湟源融媒 2023-05-12 11:16:59
湟源縣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提出的“在青海不謀民族工作不足以謀全局”重大要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通過念好“領、合、融、創、暖、治”六字訣,積極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湟源路徑”,書寫了新時代民族團結、互鑒共榮新篇章。
在“領”上下功夫,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基礎。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將深化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納入全縣“十四五”規劃目標,高點謀劃、高位推動、高效落實。實施創建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實落細“兩個納入”,研究制定《湟源縣關于鞏固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工作方案》等指導性文件,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工作的決策部署上,正確把握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
在“合”上謀突破,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干部教育、黨員教育、國民教育體系和社會宣傳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與丹城人文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特色活動、紅石榴志愿服務結合起來,講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湟源故事”,并通過活用新媒體平臺、實施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等,多角度、多層次宣講“兩個共同”“五個認同”和各類先進典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理念深入人心。
在“融”上做文章,繪就民族團結進步幸福底色。探索形成“1388”創建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湟源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八大融合發展行動方案》,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與高質量發展、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有機融合,嚴格落實兜底救助政策和教育、醫療、住房、飲水、交通等民生保障政策,著力推動發展成果普惠于民,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基礎,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創”上求實效,打造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標桿。堅持“一條主線”,創新工作思路,把示范點打造作為鞏固提升創建成果的“助推器”,打造日月山景區、城關第一小學、萬安街社區等各級各類示范點(單位)51個,形成全員參與、全領域攻堅、全流程創建的格局。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深化東西部協作,組織專技干部、青少年開展學習交流活動,推動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在“暖”上傾真情,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深入發展。從解決各族群眾切身利益入手,狠抓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協調聯系機制,協調解決各族群眾在就業創業、子女入學、社會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提升各族群眾對社區大家庭的歸屬感;發揮社區“石榴籽家園”服務平臺作用,開啟“五微”模式,筑牢民族團結“同心圓”;優化“紅石榴”志愿服務活動,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米”,積極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在“治”上出實招,構建民族團結進步和諧家園。不斷提升社會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自覺維護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探索“黨建+網格+警格”治理新模式,實現警格與網格精準對接,建立“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形成“警力在網格延伸、要素向網格集中、服務在網格進行、問題在網格解決”的精準化服務管理模式。探索“三頭六必”“1345”等基層治理工作法,創新“菜單式”服務模式,進一步拓展社會治理的精度、溫度、廣度和深度。
來源:湟源縣委統戰部
天祝縣第20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
洛寧:薔薇花開惹人醉
凝聚奮進力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
田畈種蘄艾 垸里有車間 村頭建企業 湖北蘄春高新鋪村庭院經濟...
千秋偉業強基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42...
千秋偉業強基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43...
千秋偉業強基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44...
千秋偉業強基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問答(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