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融媒 2023-05-12 15:45:09
往年,春節一過,寧津縣津城街道碼頭孫村的孫長志便張羅著外出打工。今年母親病重,他既要照顧老人,又想外出賺錢,54歲的他心急火燎,嘴上都起了泡。
躊躇之際,村黨支部書記書孫長鵬上門講政策,說起全省正在推行“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是指政府投資建設基礎設施工程,受賑濟者參加工程建設獲得勞務報酬,以此取代直接賑濟的一項扶持政策。”
老孫一下子動了心,起初的顧慮也打消了,“咱年紀大,出去找工作不好找,家門口上班,錢不少掙,還能抽空回家照顧老人,這個適合我。”
登記個人信息,寫上特長和意愿,留下電話。幾個月后,孫長志便接到電話。在寧津縣農產品骨干保鮮冷鏈物流基地項目,先安全培訓、崗前培訓、再技能培訓,孫長志上崗了,1個月能賺4000多元。
“雖然比在外打工賺得少了點,但是又能賺錢又能顧家,我很知足。”孫長志說。
和他一樣,去年至今,寧津縣已有985名留守人員參與“以工代賑”項目,領了1442萬元工資,其中345名老人領了504.7萬元。這985名留守人員,大多是年齡偏大、家庭條件一般,有一定勞動能力、無法外出打工。
除了少部分有特長的人員外,大部分人被安置在安裝工、機械操作工、搬運工、保管員、炊事員、安全員、看護員等“三工四員”上,這些技術要求低、操作簡單、易學易干的工種,能確保崗位設置人性化、個性化、科學合理。
寧津縣主動作為,先行先試,探索建立了“1253”工作法,即:一項機制、兩本臺賬、五步到崗、三方監管,推動以工代賑工作順利實施,初步取得了群眾家門口就業、打零工增收、滿意度提升的良好效果。寧津“以工代賑”工作出圈,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從各地遴選了以工代賑典型案例,寧津縣“1253”以工代賑工作法作為典型入選,并在全國推介宣傳。
據介紹,2023年寧津縣謀劃實施以工代賑項目11個,總投資15.2億元,預計帶動2251名農村勞動力就業,發放勞務報酬2450萬元。
▌來源:新華網
中國品牌 邁開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中國品牌日)
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學思想 強黨性 重實踐 建新功)
“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步伐更快”(經濟新方位支持民營經濟發...
聚焦人才培養,服務國家需求——高校學科專業邁向分類發展特色發...
成都中歐班列推動四川進出口冷鏈業務發展
加強鄉村衛生體系建設
百瑞源:變革營銷渠道 助力品牌破局
推動“四好農村路”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