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6:39:36 點擊量:593
文丨胡捷
人老了,愛懷舊,往事一幕一幕像放電影一樣,浮現在眼前。
湖北蘄春縣漕河中學73屆同學的人生路上,有兩段刻骨銘心的記憶,抑或說兩段精彩的人生故事,讓人難以忘懷。一段是在校時演出芭蕾舞劇《白毛女》;另一段是畢業后下鄉當知青。

為了學跳芭蕾舞,演好《白毛女》,學校選派了李軍滬、李蘭芳、滕小妹、陳小林、王雙喜等10多名同學,專程到湖北省歌舞團學習培訓了兩個多月。1970年至1973年間,《白毛女》前前后后在漕河上演了幾十場,場場爆滿,轟動了整個蘄春縣。
在那個讀書無用論盛行的特殊年代,一所中學,一個年級,一群十幾歲的學生伢,利用課余時間,排演了全場芭蕾舞劇《白毛女》,真是創造了奇跡,創造了歷史。彈指一揮間,5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喜兒”在哪里?“大春”在哪里?那些在《白毛女》中飾演角色的73屆同學今何在?
李軍滬,《白毛女》中飾演喜兒。她人長得好看,舞跳得好,好一個姑蘇美少女。在省歌舞團學習期間,老師經常夸她有舞蹈天賦。她演喜兒出了名,成了許多年輕人的偶像。后來,他父親調到劉河糧管所任主任,全家人從漕河馬車團搬到了劉河,住在東風糧站后山的平房里,不少同學還到劉河去看望她。紅顏薄命,天妒英才,1976年3月21日,她患腦瘤醫治無效病逝,時年23歲。葬在生前插隊當知青的向橋公社宋樹大隊。軍滬,我親愛的同學,同學們都很想念你。不管你在人間,還是在天堂,你永遠是我們心中最美的“喜兒”。

高傳德,飾演灰毛喜兒。家住縣城漕河印刷廠對面,隔壁就是縣醫院,上學看病很方便。當然看病不是什么好事。傳德本是“傳”字派,不像個女孩的名字,后來改名叫高云。在校時就是文藝生,能歌善舞,樣樣皆能。在《白毛女》中一人飾演了兩個角色,跳完窗花舞后又演灰毛喜兒。73年下放到大同水庫,回城進了郵電部門,成家后生了兩個小子。后來郵電分家去了移動公司。

李蘭芳,飾演白毛女。蘭芳本是南方人,60年代來蘄春。“白毛仙姑”是她演,山洞里面遇“大春”。《英雄兒女》是電影,王成、王芳是英雄。蘭芳長得像王芳,從小立志學英雄。73年下放到西河驛,插隊落戶當知青。返城安排放電影,電影公司任副總。那個時候電影部門很吃香,同學們沾光看了不少免費電影。中行、壽險接著干,辦公室主任她來當。“白毛”“小毛”牽了手,一生與“毛”結了緣,恩恩愛愛到白頭。
陳小林,《白毛女》中飾演大春。之前,由葉濱江演大春,1970年葉濱江應征入伍后,大春一角一直由陳小林扮演。小林長得很英俊,芭蕾舞跳得很瀟灑,得到了觀眾的肯定。小林1973年10月25日下放到大同水庫當知青,再轉點張林沖水庫,回城后到縣水利工程隊上班。1975年底當兵到南海艦隊服役。復員后安排到縣自來水廠工作,曾任副廠長。并先后在建委材料供銷公司、鄂東家具城、規劃局等單位工作過。現任武漢市九龍大酒店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陳小林是個重情重義的人,為了悼念“喜兒”李軍滬,2003年清明過后,他邀約何純林、周建新、趙玲、趙旋等同學專程到向橋鄉宋樹村為李軍滬掃墓。2019年陳小林還賦詩一首《憶軍滬同學》,刊載在《知青記憶》一書上,讀后甚是感人。

羅月明,飾演楊白勞。73年下放張林沖,回城分到棉織廠,后來又去了藥廠。企業改制后自謀職業,到沿海地區謀求發展。2018年,在紀念上山下鄉45周年時,羅月明創作的詩歌《再別張林沖》,被《知青歲月》一書選登。
孫燕,飾演趙大叔。從小到大叫孫燕,不知啥時改名叫孫焱。參加過省歌舞團學習,《白毛女》中飾演趙大叔。72年底去上海當兵,退伍安排蘄州郵電所,后來調回縣郵電局從事報務工作,然后離開郵電到縣政府服務公司任經理,再到外地去發展。
劉楊,祖籍在山東,《白毛女》演黃世仁。畢業進了機械廠,后到白池知青點。返城安排縣汽運,開著通道跑客運。后來調到檢察院,監所科長他擔任。如今退休到深圳,幫著女兒帶外孫。

王雙喜,同學們都叫他“王麻子”,他把《白毛女》中陰險狡詐的穆仁智演得入木三分。他于1973年10月25日下放到花園水庫,養魚、割草、撿牛屎什么都干。有一次跟漆和平打賭吃飯,特地叫廚房小駱準備了四大碗鍋巴釘子飯,足足有兩斤,王雙喜一餐吃了下去,飯票由漆和平出。“王麻子”脹得幾餐沒有吃飯。呂文華、曹顯明、李利軍、呂元啟、陳斌等同學在一旁看熱鬧。兩年后,雙喜分到蛇紋石礦車隊,后調到縣汽運公司擔任貨車隊副隊長、客車隊黨支部書記。
成小敏,小敏在校很沉穩,《白毛女》中演二嬸。大同水庫當知青,回城進了郵電局。郵電分家到郵政,退休經常到廈門,幫著兒子帶孫孫。
滕小妹,劇中跳窗花舞。小妹從小會跳舞,選派省歌學芭蕾,《白毛女》中擔角色,四人同跳窗花舞。下放花園當知青,返城進了西藥品。她和文華結了婚,“同學夫妻”好家庭。畢業45年聯誼會,楚菊蘭、李建三、鄭松英,還有宋賀榮、茆彩新、成小華、周新每天都去小妹家,排練節目聯誼會上演,老師同學笑開顏。

劉英,劇中跳窗花舞。從小就喜歡文藝,《白毛女》中跳窗花。73年下到花園水庫,每天觀察水文。回城進了郵電局,先到蘄州鍛煉,再回縣局上班。郵電分家到電信,晚年生活甜如蜜。
劉雙英、劉雙林,雙胞胎姐弟。60年代末部隊精簡隨父母從武漢來到蘄春。《白毛女》劉雙英跳窗花舞,劉雙林首演趙大叔。1972年底當兵去了部隊。1972年冬落實政策,全家遷回武漢洪山區湖北省榮軍休養院。搬家那天,正是大雪過后,寒風刺骨,汽車四隊派來三輛一主一拖解放牌貨車裝家具。王雙喜、漆和平、曹正旺等同學幫忙搬家,坐在車頂蓋著油布送到武漢。后來劉雙英進了武漢電信局,劉雙林退伍后安排在省外貿廳。

楊國平,《白毛女》演狗腿子,“楊毛”本是他“渾名”。1972年底去參軍,上海當個高炮兵。退伍分到縣食品,先調組織部,后到縣委辦,跟縣委書記當秘書。1985年調到檔案局,副局長數他最年輕。下鄉來到彭思鎮,副書記由他來擔任。回檔案局再當副局長,計生局落實正科級,退休落腳衛健局。他還有個興趣愛好就是下圍棋,并獲得2022年12月舉辦的全國老年人圍棋網絡大賽男子個人二等獎。
張潮,《白毛女》演狗腿子,大同水庫去鍛煉。回城安排到法院,又到商業五交化。再調鄂州物質局,退休安家在鄂城。平時愛唱黃梅戲,字正腔圓有造詣。
韓春香,《白毛女》中演地主婆。60年代末部隊精簡全家從武漢來到蘄春縣。1972年底落實政策,全家遷回武漢市洪山區,韓春香安排到武漢電信局。
郝翔,《白毛女》演八路軍。1973年10月下放大同水庫。1977年恢復高考考取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歷任武漢水利電力學院黨委副書記、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書記。聯誼會還是照來,見面還是笑臉;合影還是拉手,聊天還是鄉音。郝翔還是兒時,同學還是情深。

陳校林,從小就叫陳小林,“胖爾”就是他小名。兩個小林不好分,小林改名叫校林。“胖爾”脾氣性子溫,說話做事求個穩。《白毛女》演八路軍,抱著長槍真英俊。73年下鄉沒有去,77年甘肅當了兵。復員回來到法院,庭長、紀檢組長任。掛職蘄州副書記,回院擔任副院長。見面握手好好好,審判結案了了了。同學有事熱心幫,一生就做“和事佬”。2015年職級升副處,退休以后享天樂。
劉金國,全家新疆回蘄春,家住三家店邊村。門口有塘有竹林,上街上學都很近。上學喜歡打乒乓,《白毛女》中演八路軍。河南當個坦克兵,退伍進了蘄州城。認識小麗結了婚,調到黃岡離蘄春。人事、編辦、統計局,紀檢組長金國君。退休前職級晉升為正處。

高向明,家住漕河新建塆,讀書能說又會寫。學校總是當班干,《白毛女》里演八路軍。抱著長槍臺上滾。73年下放到橫車,盤石橋村當知青。回城先后在團縣委和縣工會工作。后來調到武漢市,省總工會干一生。
王蘄兵,一生與蘄結緣,一世和兵聯姻。《白毛女》她跳大紅棗,手捧棗兒獻親人。下放劉河胡涼亭,江蘇徐州隨了軍,工作部隊印刷廠,甘當軍嫂獻青春。雖在徐州安了家,一個蘄字連蘄春。
胡曉玲,喜歡唱歌會跳舞。《白毛女》中跳大紅棗。73年下放到汪壩,花園水庫搞園林。返城回到水工隊,79年調到檢察院,從內勤到科長,40余年檢察事業寫春秋。
鄭雅,《白毛女》飾演八路軍。鄭雅從小就文雅,下放劉河當知青,招工去了葛洲壩,爆破干了好一陣,參加教師培訓班,然后安排到教委,教委分流搞旅游,飯店老總他擔任。
趙玲,趙玲、趙旋和趙剛,三姐弟同是老知青。趙玲和趙旋在《白毛女》中同臺跳大紅棗。高中畢業后趙玲下放到八里林場,回城分配到蘄州玻璃廠做化驗員,后調到縣印刷廠,再調回林業系統。趙旋下放到向橋,返城安排到縣自來水廠工作至今。
王桂蘭,叫“桂蘭”的有好多,王桂蘭唯獨她一人。從小到大都愛美,穿著打扮不一樣。《白毛女》她跳大紅棗,手挽棗籃舞姿美。上山下鄉沒有去,漕河鎮衛生院去工作,白衣天使做一輩,靚麗的同學數桂蘭。
王廣平,兄妹四人排老二,若論個頭他第一。在校能唱又會跳,《白毛女》里演八路和難友。73年參軍去山西,復員安排在武漢,二商局濱江管倉庫,退休偶爾回蘄春,看望老哥和弟妹。

胡繼前,《白毛女》演八路軍。下放馬畈公社農場。推薦四川航運學校,畢業分配到武漢二航局,曾任紀委書記,不幸因病去世。
張奇兵,《白毛女》中拉小提琴,從此學校出了名。熱愛聲樂會簡譜,吹拉彈唱樣樣精。下課鈴一響,同學圍著聽他講。講完《一雙繡花鞋》,再講重慶《梅花黨》。1973年10月下放大同水庫,然后轉到白池知青點。1977年到上海交通大學讀書。畢業后分到黃石自行車廠,后調回蘄春縣供銷社,再調到縣計委,歷任縣計委副主任、縣工業局局長、縣發改局黨組書記。2015年2月職級晉升為副處級。畢業15年、30年、45年和50年聯誼活動,他是主要牽頭組織人之一。
鐘儒林,《白毛女》樂隊拉二胡。他有三個名字,毛毛、儒林和老鐘。他有三個身份,知青、工人和干部。他經歷了三個工作單位,鋼廠、軸瓦廠和勞動局。他有三個愛好,聲樂、釣魚和下圍棋。他在聲樂方面很有造詣,他創作的《惜別》《什么花兒把春報》《春暖花開》和《看媳婦》等許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多次參加市、縣匯演和調演。2023年全縣圍棋大賽,他獲得老年組第一名。他還有個特殊家庭,他和王應建是“同學夫妻”。他還有個特殊功能,能說會道善調解。他能把下放的劉河胡涼亭說成是獅子的花涼亭。能把死青蛙說出活尿來。他就任縣勞動仲裁辦公室主任期間,為給職工維權,他憑借一張嘴,把政策說活,把改制企業的老板說哭,把下崗職工說笑。所以無論廠長、經理、還是工人都說,有事就找勞動局的老鐘。他是73屆同學群群主。每次聯誼活動他是主要牽頭組織者之一。
劉忠敏,樂隊拉二胡。1973年下放到劉河胡涼亭茶場,1976年就讀于湖北醫科大學。1980年分回蘄春縣人民醫院,后來當上外科主任,有關泌尿論文多次獲獎,職稱晉升為主任醫師。
馬雪鋒,樂隊拉大革胡。1973年下放到橫車盤石橋村,1980年高考錄取華師大,畢業分到鄂州市。供電局當辦公室主任,公司就任董事長。只要同學打電話,聯誼活動照參加。
劉勝中,樂隊他是二胡手,參軍入伍到上海。復員安排到工商,政府辦公室走一遭。再從花園到赤東,縣科協擔任副主席。如今退休無所事,老年大學是常客。

李梅智,樂隊二胡手。小李、大李到老李,漕河、劉河到黃州。劉河大隊副書記,黃岡民政農救正科長。退休前晉升副縣級。
李美敏,樂隊吹嗩吶。美敏又叫李覓。70年代初招工到谷城江山機械廠,后調到老河口市農行。辭職到深圳,成為自由音樂人,安家在海南,現被海南大學音樂系聘為客座教授。
王平,樂隊二胡手。因為眼睛長得大,人稱“大眼睛王平”。1973年下鄉到農村,招工去了葛洲壩。調回蘄春進衛生,白衣事業干一生。
彭凱芳,他的名字就叫芳,全家住在印刷廠,《白毛女》他拉琴放煙火,上山下鄉去了仙人臺茶場。返城后分回印刷廠,默默無聞幾十年,成為蘄春印刷工匠。

魯敏,祖籍在鄂城,成長在蘄春。王玉梅演唱《北風吹》,魯敏演唱《扎紅頭繩》。下放到大同水庫,回城到水利局。歷任鷂鷹巖水庫主任、水利股股長、大同水庫處長、防辦副主任、局紀委書記等職,2015年職級晉升為正科級。
如今,當你清晨或傍晚,漫步在漕河大街小巷的時候,經常看到或聽到那些晨練和跳廣場舞的人們,用音箱播放《北風吹》、《扎紅頭繩》、《大紅棗兒甜又香》等經典樂曲時,你就會不由自主停下腳步,凝神靜聽,激情滿懷跟著哼唱,仿佛回到了那個魂牽夢縈的青春年華。真的,我們73屆同學與《白毛女》結緣,和《白毛女》有情,《白毛女》將伴隨你一生一世。

在紀念漕河中學73屆同學高中畢業50周年之際,我們深切懷念組織指揮并為《白毛女》配樂的汪嗣元(板胡)、趙繼烈(小號)、李紹斌(黑管)、王琪(二胡)等老師。同時,還要感激時任漕河中學領導《白毛女》劇組總負責人余林生老師,以及參加《白毛女》演出的王玉梅、李東生、趙旋、李冰、程艷、葉莉、曹素琴等74屆、75屆、76屆同學。

相聚時刻,我不想說再見,相見時難別亦難,淚光中看到你的笑臉;我不想說再見,心里還有許多話沒說完,要把時光留在今天。
一生中能有幾多這樣的相聚,一輩子能有幾次不想說再見。73屆的同學們,畢業60周年再相聚!
作者簡介:胡捷,歷任湖北省蘄春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蘄春報》社長、總編輯,蘄春縣文化局局長、蘄春縣新聞出版局長,蘄春縣委黨校黨委書記、常務副校長,蘄春縣科協主席。現為蘄春縣人大常委會副處級退休干部。

第十九屆光博會“匯聚科技她力量——2023女性科學家峰會”在湖北...
關愛老人兒童 共建幸福家園 湖北蘄春縣楓樹林社區共同締造美好生...
湖北宜都去年“醬草柑茶”產業鏈總產值近300億元
領航茶葉出海,搭建交流平臺 ——2023“一帶一路”國際茶葉貿易...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征集省級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品目...
湖北省關于擴大成套設施裝備補貼試點區域和備案成套設施裝備補貼...
湖北省關于2021-2023年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機具補貼額一覽表(20...
我們走在幸福的大道上——湖北蘄春“四好農村路”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