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8 15:55:01 點擊量:512
涼州融媒訊(記者 馬艷)氣勢恢宏的天馬文化、燦若繁星的五涼文化、博大精深的涼州儒學……悠久的歷史為涼州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也為武威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無窮的魅力。涼州區高度重視文化旅游工作,堅持文化自信,深化文旅融合,不斷推動文旅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了眾多優質文旅產品,激發了多層次消費,讓文化發展有活力、旅游發展有魅力。

涼州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著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深入實施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工程,積極培育打造涼州文化品牌,促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累計建成三級以上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44個、鄉村文化廣場24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442個、圖書館分館試點6個、非遺傳習所9個、國家三級文化館和國家二級圖書館各1個,組建民間自樂班子451支,基本配齊公共文化場所活動設備,并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全區已建成鄉鎮(社區)體育健身中心30個、農民體育提升工程15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92個,全區各類體育場地共3176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18平方米,公共文化體育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
傳承,在發展中延續。涼州區堅持保護與開發、傳承與創新并重的原則,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守護涼州歷史文脈。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4項,培育國家級、省市區級代表性傳承人139名。設立非遺保護中心1個,建成涼州賢孝、涼州水陸畫、河西寶卷等9個傳習所。完成非遺展館河西寶卷、涼州半臺戲、涼州皮影戲、涼州木偶戲征集實物布展和《涼州寶卷》出版發行。

學宮雄偉,佛窟精絕,非遺傳承,人文薈萃。涼州的文化旅游,正值繁茂。近年來,涼州區緊緊圍繞文化旅游名市、文化旅游名區建設目標,立足文化旅游資源優勢,堅持“旅游以文化為魂、文化以旅游為體”理念,統籌文化旅游兩種資源,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全力培育文化旅游支柱產業,著力構建以絲路“涼州古城”為核,S316、S308線為軸,鄉村休閑旅游區、歷史文化旅游區、康養度假旅游區、沙漠生態旅游區協同發展的“一核、兩軸、四區”旅游產業總體布局。形成以武威雷臺文化旅游綜合體、武威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為龍頭,13家A級旅游景區、9個鄉村旅游示范村和2個田園綜合體為支撐的全域旅游構架體系,文化旅游產業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優勢逐步確立,引領綠色發展崛起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今年一季度,全區旅游市場全面恢復,全區完成旅游接待人數183.96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5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26.47%、75.56%。

文化是靈魂,旅游是載體。涼州區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旅產業不斷壯大,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廣電事業推進有序,文物保護成效顯著,服務管理體系漸趨完善,一條緊密銜接的文化旅游產業鏈正在涼州次第鋪展開來。著眼培育壯大文化旅游市場主體,積極開展旅游標準化建設,提升旅游服務水平。加快省級鄉村旅游示范區創建和文旅振興樣板村打造。目前,全區現有A級旅游景區13家、星級飯店13家、旅行社及分支機構37家,建成特色餐飲美食街區6條,旅游市場主體不斷壯大、服務質量不斷提升。2022年以來,兌現區級文化旅游扶持獎勵項目14項88.15萬元。爭取到省級旅游產業發展專項資金425萬元支持鄉村旅游發展。至目前,涼州區現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2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9個、省級文旅振興鄉村樣板村2個、農家樂70余家(星級農家樂17家)、市級研學旅行基地19家。近三年,全區累計實施文化旅游項目37項,完成投資71.2億元,文化旅游產業在全區經濟發展中的優勢逐步確立,引領綠色發展崛起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涼州區先后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被省文旅廳評為第二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天馬故鄉·醉美涼州”的文化旅游品牌影響力知名度進一步增強。

魅力西北游,出發到涼州。文化傳承亮點頻出、文旅融合異彩紛呈、文藝精品層出不窮、公共文化蓬勃發展,涼州大地錦繡斑斕……“天馬故鄉·醉美涼州”文旅品牌正在全力打響,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葡萄酒城“金字”招牌正在奮力擦亮。魅力涼州,正在傾力展示著新時代風采。
稷山縣簽約11個項目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天津市首屆富硒產業發展大會在薊州區舉辦
習近平主席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金句
【全力拼經濟 聚力促發展】天祝:以精準服務助力高質量發展
希臘學者:教育合作有利于推動希中文明對話
山水文旅 鄉愁記憶——記涼州區張義鎮水磨坊
涼州區雙城鎮:牛產業“牛勁兒”足
【為民辦實事 傾情暖民心】涼州: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 托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