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發布 2023-05-22 17:03:55

今天出版的《學習時報》在“學習文苑”版刊發莊悅群書記署名文章《茂名:荔香心好一美城 》

原標題 茂名:荔香心好一美城
作者:廣東省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
茂名,地處廣東西部、南海之濱。因晉代嶺南名醫潘茂名而得名,古屬高涼郡。北有高山草甸、原始森林,南有浩瀚大海、千年古港,南北之間,丘陵起伏,一年四季層林疊翠、花果飄香。古往今來,獨特的自然風情,孕育了風物美、人心善的茂名,荔枝文化甜蜜悠長,好心文化崇德向善,油城文化剛健樸實。在歷史文化的賡續中,沉淀出奮進的力量,使茂名這座城市蓬勃向上、生生不息。 (一)
高涼大地,日照充足,山脈橫亙,天賦異稟,形成最適宜荔枝生長的“小氣候”,入夏果花并茂,冬至樹蕊猶榮。唐《北戶錄》記載,“南方果之美者有荔枝……其高潘者最佳”。高潘即現在的茂名,盛產“荔中佳果”。歷代文人雅士無不對荔枝如癡如醉,詠荔名作傳世者不勝枚舉。白居易贊為:“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蓮生水,鮮逾桔得霜。”近代抗日保臺志士、愛國詩人丘逢甲贊曰:“紫瓊膚孕碧瑤漿,色味雙佳更帶香。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楊貴妃也傾慕它的甜美,高力士便命人從家鄉高州把鮮香的荔枝,千里馳騁送往宮廷,成就了“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歷史傳奇。
茂名人自古愛荔枝、種荔枝,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荔枝文化深深扎根這片廣袤土地。一代代茂名人敬畏歷史、感恩荔樹、視若珍寶。一樹窺千年,荔枝樹見證了先輩們的拼搏歲月,守護了鄉親們的美好生活,留存了游子們的濃濃鄉愁。如今,全市以荔枝命名的村莊129個,荔枝種植面積達139萬畝,全世界每5顆荔枝,就有一顆來自茂名。

荔紅時節,荔果飄香。
2023年4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茂名考察。在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荔枝種植園,習近平總書記不時駐足凝視:1000多年前的樹能保存到現在。說明這里荔枝種植有文化底蘊、有歷史傳承,也說明柏橋人對生態環境、荔枝產業的保護意識很強,使千年古樹至今仍能造福于民。時代變遷、滄海桑田,古樹飽經風霜卻生之愈堅。在柏橋村荔枝種植園,樹齡超500年的荔樹有30棵,其中1000年以上的有9棵;全市超百年的荔樹有1.9萬棵。每當荔紅時節,古樹新發,碩果累累,醇厚而甜蜜。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守護古樹就是文化傳承。茂名為每棵古樹量身定制管護措施,一一明確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讓每棵古樹都得到悉心呵護、綻放光彩。《茂名市古荔枝樹保護條例》也將出臺,時時告誡我們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始終如一呵護好老祖宗留下的寶貴遺產。
(二)
城市的美,貴在人文。尋找茂名的城市記憶,繞不開兩個人。因為他們,在逾越千年的沉淀中,讓茂名有了獨屬她的人文風情——好心,并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

茂名大道旁的《好心茂名》雕塑。
潘茂名,與東晉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葛洪同時代人,時有“東葛西潘”之說。他一生主張“濟世有奇訣,救人須用心”,治病不分貧富、不論貴賤,施醫贈藥,惠及桑梓。瘟疫流行之時,潘茂名帶領弟子們為百姓施灌湯藥,燃燒艾草,驅散瘟疫,恩澤黎庶,大醫精誠,世代傳頌。后人念其功績,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以其名設茂名縣。新中國成立后,沿用其名,留下了千古美名。
冼夫人,姓冼名英,生于南朝梁武帝年間,時逢群雄割據之亂世。在激烈的政治軍事角逐中,冼夫人身懷大義,挺身而出,平定叛亂,歸陳歸隋,使嶺南多次免遭戰亂之苦。她摒棄偏見,首開漢俚通婚先河,使漢俚之間和睦相處,引領百越一代尚善崇德之風氣。她明識遠圖,上書朝廷在海南設立“崖州”,親自率眾渡海收復孤懸海外近600年的海南島,自此海南島再沒有脫離祖國懷抱。《隋書》記載,冼夫人常以“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訓示子孫。后人感念其愛國、愛民、立德的好心,尊為“嶺南圣母”。周恩來贊譽她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潘茂名“救人須用心”、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的精神,要旨在崇德向善尚美,是中華民族“愛民為民”“和合之美”的典型代表。今天,我們深入挖掘潘茂名、冼夫人故事,修建了潘茂名紀念公園,制作電視劇《譙國夫人》、動漫劇《好心寶寶之冼夫人》等文藝力作,在大街小巷、城市鄉村和公共空間植入好心元素,用文化的力量引領人、感召人、塑造人,讓更多市民用好心做人行事。
(三)
新中國成立初期,石油短缺是當時國家建設面臨的突出難題。因茂名發現儲量巨大的油頁巖,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決策在茂名開采油頁巖,開發人造石油。1958年8月,油頁巖廠和露天礦大規模建設全面展開,幾萬名建設者從五湖四海匯聚茂名。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建設者們硬是靠著手挖肩扛,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千難萬險,“從石頭里榨出油”,在荒原上崛起一座工業新城。從1962年正式生產到1992年停產,共開采1.02億噸油頁巖,煉制292萬噸頁巖油,為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作出特殊貢獻。 經年累月的開采,犧牲了環境,也給城市留下巨大“傷疤”。新時代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茂名放棄了礦坑之下估算價值超1000億元的礦藏資源,實施“引水、種樹、建館、修路、興業”五大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生態修復。十年艱辛路,露天礦“換了人間”。昔日沙塵滿天、污水橫流,今日草木蔥蘢、飛鳥翔集,聞名遐邇、近悅遠來,創造了礦山遺址生態修復的范例。周邊鄉村乘勢辦起了鄉村旅游、觀光農業、農家樂等,“工業銹帶”蝶變“生活秀帶”,村民人均收入從十年前的7000多元增長到4萬元,真正收獲了綠色發展的“金山銀山”。

改造后的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碧波蕩漾。 露天礦鐫刻了茂名從無到有、發展壯大的歷史印記,孕育了深厚的油城文化。茂名以工業遺產理念,活化利用礦區老建筑、老物件,打造了廣東首家礦產遺址博物館——茂名露天礦博物館,再現了那段挖礦煉油、櫛風沐雨的燃情歲月,成為市民探尋城市根脈的絕佳去處。
今天,茂名以“二次創業”的決心,搶占綠色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產業新賽道,續寫老工業基地新輝煌。力爭再造一個千億級綠色化工產業集群,讓石化產業“老樹發新芽”,讓“南方油城”的名頭更加響亮、更富內涵。
荔紅飄香時節,萬山紅遍層林染,火紅實踐創造美好生活。茂名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感恩奮進,以敬畏之心守護茂名城市文脈,讓獨特的城市文化熠熠生輝。
更多新聞
5月20日,見!茂名荔枝,世界名荔!
重要提醒!
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丘立賀 通訊員 朱清海
茂名發布編輯部
編輯:鐘鎮聰
初審:柯柱基
審核:溫國
來源:學習時報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存史啟智 讓文物說話——創造創新讓博物館...
深情厚意 真誠獻荔| “茂名荔枝號”即將出發
《大眾日報》刊發我縣融媒體中心“黨建引領聚合力 融媒蝶變展新...
臨邑縣臨南鎮:小番茄做出大文章
【移風易俗】著眼移風易俗小切口 助推鄉風文明大文章
莊悅群到茂名石化開展“訪企業、深調研、解難題、促發展”活動:...
茂名:緊之又緊實之又實做好2026年省第十七屆運動會暨省第十屆殘...
茂名這場國際性盛會5月20日開幕!氣氛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