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14:14:21 點擊量:405
風吹麥浪,碾饌香。對很多人來說,碾饌是一種根植于內(nèi)心深處,關(guān)于家鄉(xiāng)的記憶。
小滿時節(jié),小得盈滿,剛剛好。這是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一個。在這個時候,農(nóng)民們開始忙著田間的作物管理和收獲。此時正值小麥成熟的時候,小滿這個名字也是由此而來——它意味著著陸地上的谷物,已經(jīng)快要充實著籽粒了。


在炙熱的陽光下,中原大地田野里彌漫著成熟的麥香,溫熱的風兒吹過,麥浪翻滾,伴著陣陣麥香,一種獨具風味和時令特色的美食也登場了,這就是碾饌。碾饌直接用新鮮的青麥粒加工而成,一地小麥由青變黃,正是割新麥吃碾饌的最佳時節(jié)。
順治十七年所刻《治鮮集》第三卷《風俗紀》中, 已經(jīng)對碾饌工藝有詳細記載 , 清代孔尚任撰 《節(jié)序同風錄》中寫道 :“新麥微炒碾為條曰碾饌”,并錄入《四庫存目叢書》,由此可見,碾饌制作至少源于清代之初。

到了麥田,專挑揀那些籽粒飽滿的麥穗割下,待割下一大捆麥子之后,就扛回家,把麥穗放在籠屜里蒸熟,在簸箕里搓揚得只剩下一顆顆小珍珠似的黃中帶綠的籽粒,然后上磨擠成細長的條兒后,就可以盛在碗里拌上調(diào)料食用了......


石磨不大,直徑像大臉盆,磨眼像小茶杯口,把麥籽兒小心地倒進去,推動磨桿,不一會兒,上下兩片轉(zhuǎn)動的磨石縫里,就顫顫悠悠地擠出了細長的小毛毛蟲似的綠色碾饌啦!這種勞動的快樂,是沒有親自體驗過的人感受不到的!
其實,碾饌最開始并不是用來“嘗新”,而是救窮的吃法。麥子轉(zhuǎn)黃時節(jié),有個成語叫青黃不接,意思是說,舊糧吃完,新麥未熟,食不果腹。人們等不及新麥成熟就割下一些青麥,做頓碾饌,聊以充饑,然后磨鐮上陣,大干一場。從救窮到嘗鮮,碾饌的華麗轉(zhuǎn)身正是這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一年中能夠制作碾饌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也就是麥熟前的幾天。現(xiàn)在它已和早春的野菜、仲春的榆錢、晚春的槐花一樣,成為一種限定版的美味,在活力渲染的初夏時節(jié),散發(fā)著縷縷香氣。(撰稿:李艷苗 審核:常珂)
民革涼州區(qū)委員會攜手武威中山育英學校聯(lián)合開展“同心圓夢 關(guān)愛...
2023年“中國旅游日”甘肅分會場主題日暨全省文化旅游消費促進活...
甘肅省“家風潤隴原”家庭教育公益巡講活動走進涼州區(qū)
“國際茶日”,廣東英德發(fā)起“百企百城,世界共享”活動
“國際茶日”第十三屆桂林恭城油茶文化節(jié)開幕
2023年“國際茶日”貴州主會場系列活動開幕
“西湖論茶”第五屆中國茶業(yè)國際高峰論壇 暨2023年“國際茶日”...
非遺進校園 文化共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