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3 17:18:52 點擊量:546
引智育才送技能,賦能鄉村振興。近日,湖北省蘄春縣邀請“三區”人才、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領域專家楊凱,到蘄春縣赤東湖漁場開展“三區”人才服務活動,就養殖模式生態化、種業良種化和設施現代化問診把脈,為鄉村振興獻策獻智。

赤東湖漁場是蘄春縣傳統的國有漁場,擁有精養池塘5000畝,3月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時期,為幫助漁民更好更快地適應現代漁業發展需求,促進赤東湖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武漢市農科院水產領域專家結合漁場實際情況,圍繞“稻-蝦-鱖輪養模式”、翹嘴鱖“武農1號”新品種等課題為漁場養殖技術員授課培訓,以良種優品為抓手,幫助漁場加快發展成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和“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的新型水產養殖示范區。

鄉村振興,關鍵支撐在人才。近幾年來,蘄春縣圍繞鄉村產業發展需求,先后招募300名左右特聘專員下沉鄉村一線開展結對服務;建立鄉村振興人才信息庫,吸納第一批876名鄉村人才入庫;采取“綠色通道”校園招聘方式,引進429人充實鄉村教育衛生事業隊伍……
蘄春縣堅持黨管人才、為黨聚才,落實“鄉村振興,人才先行”的工作要求,重點圍繞鄉村振興人才制約瓶頸,突出問題導向,以黨建引領人才聚村賦能鄉村振興,推動人才在鄉村一線匯聚、作用在鄉村一線發揮、工作成效在鄉村一線體現的良好局面。
海納百川聚人才

用心用情迎雁“歸巢”。持續打好感情牌、資源牌、政策牌、服務牌,聚焦全縣農業轉型升級方向、美麗鄉村建設短板、農村創新創業弱項,聘請在外優秀人才擔任名譽書記或發展顧問、外出人才進入村“兩委”任職等諸多方式,吸引400余名在外能人返鄉創業,60余名外出務工大學畢業生返鄉進入村“兩委”任職。
聚焦特色品牌攬才。堅持以“崗”取人、以“需”擇人、靶向定人的原則,緊扣蘄艾、中醫藥、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利用“李時珍”金字招牌、“蘄艾”獨特優勢、大健康產業發展前景,廣發“英雄帖”,先后引進游錫火、袁琴、夏恒建、彭進洪等30余名高端人才及300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人才來蘄開展研發工作,助力一批鄉村振興企業榮獲國家、省、市各類獎項130余項,實現產業振興與人才振興“雙向對接”。
定向引進緊缺人才。依托“才聚荊楚·夢圓黃岡”計劃,引進碩士博士以上學歷高層次人才183名充實到基層一線崗位。創新人才引進模式,首次采取校園招聘方式,引進緊缺學科教師40人。面向社會公開招聘359名人才充實鄉村教師隊伍,招聘29名衛生人才填充鄉醫隊伍,為12家鄉鎮事業單位招聘緊缺人才54人。
靶向施策育人才
蘄春縣還立足本土優勢,持續培育本地“臥龍”,選育并舉打造穩固人才“金字塔”。

創新育才載體。人才建庫要數量,人才培育更要質量。蘄春縣通過田間課堂、送技下鄉、專題培訓等形式,充分利用外部平臺、引進專家等資源,對人才開展輪訓,讓鄉村人才在學習中增強本領。目前,全縣建立“田間課堂”30多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345人。為了補齊鄉村人才學歷短板,選派120名村“兩委”成員赴高校提升教育學歷,帶富致富的內生動力顯著增強。還以農業技術產業培訓為載體,培育產業致富帶頭人116人,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678家、家庭農場798家,鄉村人才數量和素質不斷提升。

依托基地育才。蘄春縣加強對大健康產業經營人才、電商直播人才、村級致富能人等重點領域人才進行培育,依托李時珍醫藥集團養生學院、天禧孵化園等8家重點人才培訓基地,舉辦“艾灸師”、電商培訓辦,培訓“艾灸師”人才1.2萬余人,培訓鄉村電商人才300多人,發展團隊40多個,凝聚起了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賽教結合育才。近年來,蘄春縣以匯聚高質量鄉村人才為目標,創新人才培育載體,建立“賽教融合”培育模式,常態化開展蘄艾人工種植收割、油菜、秋糧機收減損等特色技能大賽,一大批鄉土人才的專業技能得到明顯提高。38位農技專家下鄉與農民“結對子”,培育鄉村技能人才850人。
不拘一格用人才

聚各地英才而用之,關鍵在用。蘄春縣牢固樹立“不唯地域、不求所有、不拘一格”的人才觀,全力搭建打造用才“大舞臺”,最大程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夯實產業平臺。聚焦大健康、蘄艾產業“雙鏈”(產業鏈與供應鏈),成立蘄艾產業技術研究院等重點產業研發機構5個,認定省級技術研發平臺4個,研發蘄艾產品28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帶動蘄艾全產業鏈從業20余萬人,蘄艾品牌價值達105.08億元,榮登全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第30位。
搭實電商平臺。聚焦農副產品全產業鏈,深入推進“電子商務+農村產業”工程,組建以蘄艾為主體的農產品電商帶貨聯盟平臺,建設農村青年創業電商服務站點285個,吸引全縣200余名網紅達人下沉基層發展“主戰場”,利用電商平臺實現農產品帶貨額突破3000萬元。
抓實服務平臺。圍繞基層發展需求,從教育、農業等6大領域選派300名特聘專員到中小企業、中小學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等開展服務,累計為基層解決各類技術難題210個。
以誠相待留人才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蘄春縣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通過強化服務機制、營造工作氛圍、加強輿論宣傳等舉措,培植拴心留人生態,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建好人才服務機制。健全完善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服務機制,實施鄉鎮領導班子成員“一對一”聯系鄉村人才制度,實現問候、問情、問需、問策“四問”工作法常態化制度化。推動人才服務社會化,人才管家進鄉村,打通人才工作“最后一百米”。今年以來,慰問各類專家人才429人40余萬元。
真金白銀兌現承諾。蘄春縣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300萬元,出臺支持鄉村振興產業獎勵補助辦法,落實金融貸款等創業扶持政策,去年以來,籌集220套人才公寓住房,發放租房、購房補貼資金24.88萬元,為32名鄉村人才發放蘄春“人才綠卡”,對545家蘄艾基地及38名優秀涉艾人才,落實獎勵補助資金1200多萬。

聚力人才政治關懷。不定期召開鄉村人才座談會、交流會、國情研修班等,優先推舉鄉村人才為“兩代表一委員”、“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人選,增強人才的歸屬感、獲得感和榮譽感。開展“艾都蘄才”“鄉村振興青春建功”等宣傳活動,廣泛推介宣傳17名優秀鄉村人才風采,營造人才爭相迸發濃厚氛圍。開創性的面向全縣優秀村支部書記公開招錄15名事業編制人員,讓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愿意扎根農村為鄉村振興獻智出力。
記者丨詹鈞名
通訊員丨繆博文易國元詹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