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發布 2023-05-26 15:14:18
國際
博物館日

博物館是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基地
是公眾感知歷史、認識現實
探索未來的文化殿堂
承載著燦爛文明
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5·18國際博物館日”
讓我們走進咸豐縣民族博物館
聽聽TA們的故事
明金鳳獻瑞石雕


2013年11月,出土于唐崖土司城址衙署區內宅,國家二級文物。
該石雕分為基座和主體兩部分,石雕頭部殘損,整體保存較為完整。
石雕基座四周刻有精美的“如意”云紋,石雕主體 “金鳳”為站立狀,左腿直立,右腿彎曲,右爪呈抓握 “樹樁”狀,剛勁有力;“金鳳”軀體豐盈挺拔,背部羽毛長短交錯,層次分明;“金鳳”頭部雖殘,但從頸部“如意靈芝”造型可以推斷,其原為口銜“如意靈芝”狀。另石雕“金鳳”右側雕飾有“樹樁”狀構建,結合樹樁造型與“鳳凰非梧桐不棲”的說法,推斷其為“梧桐”樹樁造型。整座石雕造型大氣,雕工精致,透射出一種尊貴的王者氣勢,其殘損頭部極富“維納斯”殘缺之美。
西漢青銅單虎紐錞于


國家二級文物。
這件虎鈕錞于屬戰國晚期巴人所用器物,其作橢圓柱形,上大下小,內部中空,器身完整,銅色有光澤。錞于承盤中央有一虎鈕,虎身矯健瘦長,四肢伏低,虎尾卷曲下垂,背部前低后高,虎頭微微揚起,虎口微咧,無明顯利齒,其造型極富力量感。另虎鈕承盤周圍分布著船紋、魚紋、云雷紋等巴族“圖語”。
清青花雙龍戲珠紋瓷盤


國家二級文物。
該瓷盤盤內刻有“二龍戲珠”紋樣和火紋,釉質瑩潤,紋樣靈動。瓷盤足底書“大清光緒年制”字樣。
清唐崖長官司銅印


出土于唐崖土司城址衙署區官言堂遺址,為清廷所頒,國家二級文物。
印為銅質方形,印面陽文篆書“唐崖長官司印”六字,背面無文字。
清二仙獻壽刺繡壽幛


為舊時送給做壽之人,掛于廳堂正中的錦帛類禮品,頗為高雅考究,多為官紳互贈或贈送得功名者,國家二級文物。
壽幛尺寸巨大,以紅緞作地,以五彩絲線及金線繡成各種文字及紋樣裝飾。
壽幛正中為南極壽星與麻姑。南極仙翁手持壽杖,科頭露頂,廣額白須,面帶微笑,身披織錦壽字寬袍,一手執杖,一手捧桃,膝下小鹿,口含靈芝。麻姑束髪高髻,冠匝花插,右肩荷鋤挑花籃,籃中盛有壽桃、石榴、佛手等,左手握一靈芝,眉清目秀,姿態婀娜,身旁有一仙鶴相隨。
壽幛周邊繡有蝙蝠、纏枝葫蘆、綏帶鳥、麒麟等吉祥紋飾。壽幛兩側豎繡平金題記,右上題:“誥授奉政大夫/濤安/仁棣/通守大人/五秩晉一/榮慶”,左下題:“頭品頂戴記名/簡放提督/督帶達字右營/如棠/唐珊峰/頓首/拜祝”,共計四十五字,文化內涵深厚。
明永寧衛前千戶所百戶銅印


1986年4月16日,出土于唐崖土司城址衙署區官言堂遺址,國家二級文物。
該印為銅質,上有陽文篆書“永寧衛前千戶所百戶印”,左邊陰刻楷書“禮□部造”“洪武五年十一月□日”。
漢銅釜


1981年出土于咸豐縣清坪鄉南家溝。
該銅釜侈口、折沿、束頸、鼓腹、圜底,肩部有對稱形環狀耳,內底飾左鷺右魚紋,魚鷺之間鑄銘“八百”字樣,銅釜外壁煙炱痕跡明顯。
明六虎金鐲


出土于咸豐縣大路壩女兒寨,國家一級文物。
金鐲形制與漢族器物迥然不同,其外圈之上鑄有六只形制相同的老虎,虎身匍匐,虎口微咧,虎尾下垂,金鐲整體造型簡練明快,含蓄典雅,具有濃郁的土家族特色。以虎為飾,體現出土家族人尚虎的獨特文化信仰。
你來過咸豐縣民族博物館嗎?
2個常設展廳
現有館藏文物2050件(套)
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件(套)
二級文物15件(套)
三級文物79件(套)
各具風采
歷史展廳


歷史展廳展陳內容依次包括歷史文物的發現點、土司文化、文化咸豐、歷史革命四大部分。
歷史展廳以博物館現有文物及部分唐崖土司城址考古出土文物為主。
民俗展廳

民俗展廳展陳內容包括崖葬、生產生活器具、刺繡、吊腳樓建造等民間工藝。
民俗展廳以博物館現有文物及縣域征集的文物為主。從質地方面分為:金、銀、銅、鐵、石、木、竹、陶瓷、棉、絲、其它等類。
咸豐縣民族博物館不僅裝載著
城市文明發展的故事
它的存在
本身就是一個故事

咸豐縣文化路34號
每周二至周日
8:30—12:00 14:30—17:00
它在等你
西湖論茶”第五屆中國茶業國際高峰論壇暨2023年“國際茶日”中國...
2023年中國“國際茶日”浙江主場活動
(海報)倒計時2天!第五屆國際茶博會,約在杭州!
茂名這場國際性盛會5月20日開幕!氣氛濃厚→
倒計時2天!第五屆國際茶博會,約在杭州!
中國官方發布工作方案: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到2025年基本形成
早安天府 2023.05.18
重慶:加快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