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縣傳媒中心 2023-05-29 15:00:38 點擊量:561
5月27日,“亞運味道”象山(黃避岙)首屆黃魚風情節暨“耕海牧漁”消費新場景啟動儀式在黃避岙鄉高泥村舉行。
本次活動聚焦“亞運味道”和“大黃魚”兩大主題,將杭州亞運與象山豐富的山海自然資源以及黃避岙當地濃厚的漁牧風情特色進行了融合,通過推出飲食、運動、休閑、研學等方面的多元體驗,將亞運元素講深、將象山美食講好、將黃魚故事講活,進一步打造“耕海牧漁”消費新場景,全力推進“北緯 30°斑斕海岸海洋運動文化產業線”建設。 活動的舉辦點非常特殊,主舞臺和觀眾都是“漂浮”在西滬港的“海面”之上,這是黃避岙鄉剛剛建成的“漁旅融合海上綜合平臺”,含茶飲咖啡館、海上排球場、海上籃球場、游艇碼頭、休閑廣場等區域休閑空間,下一步即將投入使用,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的海上旅游平臺,將為黃避岙的旅游發展帶來巨大的紅利。 海上平臺計劃在今后兩年通過幾何有序向海面延伸方式向外拓展,形成海上花型的美學空間,打造集“養殖垂釣、餐飲休閑、海洋娛樂”全場景融入式與文化休閑體驗的現代化海洋牧場休閑大平臺。


黃魚千人宴
品嘗“鮮”味
四方游客匯聚一堂,現場熱鬧非凡!黃魚烹飪大賽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市民駐足觀看,以“黃魚”為主料,8名“廚神”大顯身手,紅燒黃魚、雪里蕻煮黃魚、松鼠黃魚,一條條黃魚在他們的操刀下,變成了一道道香氣四溢的美食,吊起了所有人的味蕾。
吃過千萬種宴席,看過千萬種熱鬧,卻都不如高泥。令人期待的還是千人黃魚宴!“千人齊聚品高泥,忙趁黃魚道客情”,游客匯聚一堂,或在大海邊上、或在文化禮堂、或在家庭小院。 據了解,如今的黃魚宴已成為高泥人款待客人的金字招牌,黃魚節也是黃避岙百姓最隆重的民俗風情,隨著黃魚菜系逐個登場,怎是一個鮮字了得。這吃的不僅僅是黃魚,更是濃濃的高泥風情。



捕鮮活大黃魚 喜看鄉村共富路
“原來這就是大黃魚”“媽媽你看,大黃魚在跳動!”5月27日,在象山黃避岙,一群孩子們在這里體驗了一場別樣的“研學”之旅。
黃避岙鄉大黃魚作為貫穿活動始終的“致富魚”,高泥村是浙江省最大的網箱養殖基地,擁有養殖面積3000余畝、網箱3200多只,素有浙江省黃魚養殖第一村的美譽,全村超過60%的村民從事網箱養殖,黃魚年產值超1億元,成為村民穩定的致富來源。當地的大黃魚不僅是一條“致富魚”,也是一條“科技魚”,從育苗到養殖到售賣,都有科技助力加持。在黃魚生產培育上,黃避岙鄉共有育苗公司3家,其中兩家對黃魚培育有著專業的研究,水產專家會精心挑選優質的魚爸魚媽進行培育,助力大黃魚從源頭精品化。
在黃魚養殖環境上,黃避岙鄉籌措資金進行養殖環保網箱升級改造,提高養殖魚排抗風浪能力和黃魚活動空間,同時通過“數字化平臺駕駛艙”搭建水下空間監測和黃魚問診平臺,增設監測水溫、自動喂食、增氧等功能,讓網箱養殖數字化、未來化、智能化。 在黃魚生產加工上,實現黃魚產業鏈“多點開花”,打造黃魚加工廠生產脫脂黃魚、風干黃魚等10余種黃魚加工品,增加了黃魚產值。除此之外,打破黃魚“出水即死”魔咒,實現36小時活魚運輸,使活體大黃魚面向更廣闊、更高端的市場,售賣可達600元一公斤。 通過科技賦能,黃避岙鄉黃魚養殖的產量和品質顯著提升,同時通過文旅產業融合和黃魚IP打造,讓“致富魚”、“科技魚”成為村民心中的“共富魚”。 近年來,黃避岙鄉積極在“文體+旅游+美食”產業融合和海洋消費新場景上探索共富道路,本次活動舉辦地之一的漁旅融合海上綜合平臺就是其中一個示范項目,該平臺包含海上休閑平臺、海岸青年營地、黃魚生態牧場等8個新場景,通過進一步打造完善后將成為現代化海洋牧場休閑平臺,讓來到這里的人沉浸式體驗“孤島”自由慢生活,放松身心,也進一步吸引更多青年人來到這里投資、旅游、創業,實現共同富裕穩步前行。


直擊!市域鐵路象山線跨海大橋施工現場→
青島即墨區大信街道:三大本土特色打造非公企業黨建聯建共建平臺
【全力拼經濟 聚力促發展】天祝:打造宜居新家園 繪就鄉村新畫卷
【武威新聞】天祝:打造宜居新家園 繪就鄉村新畫卷
云南怒江打造生態優美、文旅融合、路景一體旅游勝地
美好如期而至!兩年前出生在象山的“神話之鳥”回家啦~
遼寧省“內外兼修”打造知名農產品品牌
唐仁健在廣東調研時強調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