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3 17:04:32

作者張廣超,四川富順人,軍旅多年,居于北京。中國詩歌學會、四川作協、北京作協會員,北京順義作協理事,《今日國土》雜志簽約作家。作品見于《解放軍文藝》《作品》《北京文學》《上海文學》《詩刊》《星星》《詩潮》《詩選刊》《詩歌月刊》等刊物,獲有中國詩歌學會百優學員獎、第二屆軍事文化節文學獎。
《小鎮新顏》
沿著潮白河靠近,一顆明星在閃爍
北小營的光點撒落了千年
而今,我抓握住一滴光源同行
站立這熱土上,細數著曾經
帶有溫度的我,或許
無法溫暖最早生活在這里的人們
只能用一點帶有溫度的手
撫摸今日小鎮繁榮昌盛的場景
不需要太強烈,只需花草能感知
踏上這方古老土地——
“北方水稻第一田”,是你最好的寫真
這有張堪農耕文化傳承
有鐮刀錘頭風卷的旗幟
都說星火燎原可以漫過雪山草地
同樣,今天的北小營以乘風破浪姿態
打造出特色小鎮的新天地
舉目望小鎮,無限深情向晚煙
新型種植場,原生態文化園
這是小鎮追逐曙光閃耀夢想的火焰
像浪花朵朵激起千層浪奔
哪怕一小點點都點燃最美鄉村風景
皓月依稀照村田,稻谷亂心弦
這方熱土在往事中穿行,
夢想迎來飛躍
生活、耕耘、前進
世世代代,惜土如金
腳下千山萬壑,泥土、鄉情
為了鄉親們的幸福生活,責任、使命
在泥土里又開出幸福的花朵
《拾起小村一粒黃金》
每次回到前魯村
拾起一粒粒前魯三彎腰大米
多像拾起鄉親們,花開的季節
這一年一度的豐收,每一步驚喜
都在數億計的米粒中搖晃
甚至背負著張堪文化的升級
中稻收割。腋芽萌發
抽穗、結實、成熟,一粒粒
穿上黃金甲的發光體
托舉著兩片嫩葉穿越時空的光陰
帶須的足尖抓緊這方熱土
于渺小中,翅膀越長越硬
拼命抓緊漢時農耕所有記憶
撫摸,田野上每一粒稻穗
傾聽,潮白河永恒的潮汐
一季一度輪回里,盛大而茫然的金黃
如陽光下不斷傳遞謎底的信者
有昂首向著天涯,有低頭俯視大地
極像當年我參軍離鄉的模樣
《瀾滄故事》
大概三萬英尺彩云云端上
瀾滄江、哀牢山、千年萬畝古茶園和
瀾滄的人與事還熱鬧著
對于我,像一個不停探尋迷底的信者
臨空而望瀾滄江岸,
對面群山虎踞而立
如一位蟬坐的老人,
久等悟道開竅的瞬間
——一束金光穿透千年堵塞的經脈
瀾滄,除了山還是山
至于它內部的構造,從不輕易展示讓人知曉
筑路工地上,腳手架已直入云天
壘柱的磚刀,繼續砍落、劈裂
各種撞擊聲響
刺穿曾經隔山而望不可觸摸的場景
無法想象,兩岸石壁上一朵朵野花
一次次攀升,迷途折返中逸出清澈的奇跡
或許,我只是我,漸行漸遠天空里
默默隱藏云層中,我想更多的是瀾滄炊煙
和關于瀾滄花開的故事
《碧峰峽》
碧峰峽,相傳補天英雄女媧所化而成
每粒石頭的心跳
春天是知道的,創造者知道的
青峰對峙,景色秀雅
目及萬古猶存的補天遺跡
于一首首朦朧詩里持續到今日
山川有追求,大地有夢想
一幅淡雅水墨畫把千秋萬代照亮
經過無數個地久天長,被億萬目光矚望
我怎能不感慨萬千,驚喜萬狀
——碧峰峽、碧峰峽
最絢爛的景象,一次次催促
我回故鄉的腳步

扎根沃土,放歌田園
服務三農,禮贊豐收
如果您也有好的作品
歡迎積極踴躍投稿
邀您共同加入這場詩詞盛會
做活“土特產” 打造農民致富“金鑰匙”
駐馬店泌陽:講好新“菇”事 加快建設“中國菌都”
陵城區開放1297處鎮村公共場地 緩解農民曬糧難題
德州:體驗非遺之美 外國留學生沉浸式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省級優秀!看看是你家鄉嗎?
中國·德州“德州味”優質農產品展銷會在青島舉辦
農業農村部部署2023年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
強化數字賦能 推進健康普惠 第一屆中國健康促進大會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