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融媒 2023-06-21 16:10:03
今年6月8日是第十四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五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海洋是地球生命的起源,承載著萬物,也滋潤著萬物,對于我們的生存與發展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山東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積廣闊,自然條件得天獨厚,3500多公里綿長海岸線,近16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約占全國的1/6,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居全國首位,山東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保護海洋的重要任務。

隨著全球一些海域赤潮災害、白色污染、海產減少、海洋酸化、排污超量等海洋問題的出現,海洋保護已然成為世界性的共識和重大課題。而海洋保護這項課題的第一步莫過于整治海洋的污染問題。
近幾年,山東堅持陸海統籌、河海聯動,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加強入海河流總氮控制和入海排污口整治,持續強化海洋生態保護。
為了打贏這一場仗,山東省以全面落實“灣長制”為抓手,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海洋綜合治理的強大動力;為了管好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關鍵“閘口”組織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甚至還采用“徒步核查+無人機航拍+衛星遙感覆蓋”的辦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山東省3000余公里海岸線的全線過濾……對于海洋污染,山東堅持治管并重,激勵和約束并舉,逐步構建海洋生態治理的長效機制,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整治入海排污口20882個,占全部入海排污口的99.8%,超過年度整治任務19.8個百分點,全省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穩定在90%左右,碧海藍天的美景進一步擦亮山東海洋生態“名片”。
在守好排污口的同時,山東不斷加大海洋生態修復工作力度。近幾年,山東開展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復、“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等工作,加強海岸線、海洋保護地和濱海濕地生態保護,完成渤海攻堅海洋生態修復任務,截止到2022年共整治修復濱海濕地4675公頃、岸線62.82公里,分別完成任務目標的123%、285.5%。

此外,東營市“退養還濕”40多萬畝,濱海濕地“紅地毯”景觀重現,黃河三角洲區域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濰坊市設立了全國唯一以檉柳為主要保護對象的國家級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打造海岸帶生態修復“濰坊樣板”,沿海鹽堿地正變成海上“綠水青山、金山銀山”。日照市通過“退港還海”,恢復生態岸線1882米,新增沙灘面積46萬平方米,海洋環境、生物資源明顯改善,周圍海域水質直接提升到國家海水二類標準,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海龜、白海豚等10余種海洋生物頻繁出現在“退港還海”項目所在海域。長島實施“退養還礁”,大葉藻、海蘿等藻類重新布滿海岸,白江豚、鯨魚等海洋生物頻繁出現,鮑魚等野生海珍品、渤海刀魚等傳統魚類資源不同程度恢復,東方白鸛、黃嘴白鷺、蒼鷹等遷徙鳥類數量明顯多于往年,北海獅、黑天鵝、海龜等物種首次出現……山東海洋生態修復工作成效顯著、亮點紛呈。
山東在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海洋生態環境下了真功夫,隨之而來的“虹吸效應”和“溢出效應”,更成為山東綠色發展海洋生態的真實寫照。比如,山東將“綠色低碳”理念植入到產業發展和業態創新之中。氫能港口的建設,不僅使單機節省動力設備購置成本約20%,每年還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97噸。通過“節能降本”“環境優化”“提質增效”三者有機結合,山東交出一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答卷。
從污水防治到生態修復,從生態環境改善到海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山東在海洋保護上從未停止前進的腳步,一幅“水清灘凈、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千里海景圖正徐徐鋪展開來……
▌來源:閃電新聞
河南省關于恢復山東康潤達智能農機裝備有限公司壓捆機產品在河南...
山東濰坊奎文區分類實施社區建設
閃電河鄉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集中行動
港澳山東周,跨越山海共赴未來
現場觀摩:150余名山東省高校后勤干部蒞臨山東科技大學
“安全生產月”山東將開展六大類15項活動
山東寧津:塑強區域公用品牌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旺、村容美、鄉風和——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