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發布 2023-06-28 12:41:21
“老都爺留下這千斤大印,左亦難,右亦難,心思如焚。”“我唐崖歷來是農耕為本,倉廩實,官富足,百姓安寧。”“從今后男丁們家國兩顧,種稻菽保唐崖亦農亦兵。官順民順天地順,唐崖土司萬業興。”歌聲纏綿,唱不完眼前良辰美景;水袖輕舒,舞不盡心中百轉千回。

南劇《唐崖土司夫人》劇照。(資料圖)
初夏時節,第三屆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南劇《唐崖土司夫人》看醉了臺下所有人。南劇音樂唱腔在傳統“皮黃”聲韻基礎上,巧妙糅合土家民俗歌謠音樂元素,親切動聽,表演中融入撒葉兒嗬、板凳龍等非遺藝術,動感曼妙,賞心悅目。
“南劇底蘊比較豐厚,表現力比較強,不但能表現家長里短,還可以表現歷史風云,南劇張力不錯。”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學會原副會長鄭傳寅說。
如今,恩施南劇在繼承傳統衣缽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改良和創新,《唐崖土司夫人》等一大批南劇精品不斷涌現,深受觀眾的喜愛。

“年年歲歲女兒會,情哥相約找阿妹。一日相會百年好,花好月圓比翼飛……”站在武漢中南劇院舞臺上,咸豐縣南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的戲曲演員們優美瀟灑的身段、高亢而有韻律的唱腔、朗朗上口的對白、鮮活生動的表演,展現了南劇《唐崖土司夫人》的特殊魅力。
《唐崖土司夫人》文武皆備,場面宏大,現場掌聲不斷。動聽的旋律、精美的服飾、且歌且舞的場景,特別是深厚的家國情懷,令觀眾印象深刻。來自漢口的張先生表示,南劇語言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帶有明顯的“深山峽谷”之音,他多次被劇中唱腔吸引。

南劇《唐崖土司夫人》劇照。(資料圖)
南劇屬皮黃腔劇種,南劇聲腔有南路、北路、上路之分,這些聲腔與恩施本地的語言、民風及揚琴音樂、民歌小調等相互融合滲透,不斷演變,逐步形成了具有鄂西南風格的南劇。
咸豐縣南劇藝術傳承保護中心主任李愛民說,我們的唱腔融入了川劇的梆子腔等,更融合了土家族民歌小調,這是我們南劇區別于其他劇種的最大的一個特點。
一脈文心傳萬代,千古不絕是真魂。
南劇傳統劇目,包括南劇木偶戲劇目在內約1000個。州戲劇家協會原主席何起群說,南劇劇目豐富,唱腔多雜有鄂西土家方言土語,風趣幽默,通俗易懂,生活氣息濃郁。到目前為止,咸豐、來鳳二縣仍然還有南劇團。
鄭傳寅說,南劇劇本數目令人吃驚,這在現代劇種當中屬于遺產相當豐厚的劇種,是戲曲劇本的富礦。

南劇從恩施文化土壤中汲取了豐富的養分,將保護利用傳承有機地融為一體,在現代舞臺煥發生機。
2008年,南劇入選國務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咸豐縣被中國少數民族戲劇學會命名為“中國南劇傳承研究基地”。
20年前,咸豐縣南劇團處于半癱瘓狀態。經過一番深思熟慮,走馬上任的李愛民決定帶領劇團走“文企聯姻”之路,與多家單位開展接待演出和賽事活動,抓演出質量和效果,劇團逐漸走出困境。“李愛民創造性地使處于困境狀態的南劇藝術起死回生,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何起群說。
咸豐縣南劇團讓南劇在現代舞臺煥發了生機。近年來,咸豐縣南劇團創編40余個大小劇目,其中獲5個國家級獎、12個省級獎、40余個州級獎。
復排傳統劇目,打磨“滄海遺珠”。建設南劇項目檔案陳列館,修復整理傳統南劇劇本,編輯出版了《南劇傳統劇目手抄本十卷》等非遺成果著作,對戲劇代表性傳承人個人折子戲、傳統劇目復排10多個。

南劇小戲《宗規家訓》劇照。(資料圖)
創編現代劇目,勇立時代潮頭。編排南劇大戲《唐崖土司夫人》《女兒寨》和以家風家訓為內容的小戲《宗規家訓》,創作編排小戲《一雙繡花鞋》《繡花情緣》《金竹背簍情悠悠》等,創作南劇戲歌《咸豐是個好地方》《中華浩氣貫長虹》,曲藝《一碗油茶湯》等作品。
開展演出交流,講述恩施故事。傳統折子戲《活捉三郎》,新編小戲《繡花情緣》《金竹背簍情悠悠》等先后參加國家、省級比賽和交流演出10多次。
月落重生燈再紅,妙竹佳音發新聲。
《唐崖土司夫人》編創至今,憑借出色的創排演出,2015年獲得省文聯文藝簽約制項目扶持;2019年,經省文聯、省劇協推薦,獲得省第十屆“屈原文藝獎”藝術獎;2021年,成為全省唯一入選全國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劇目;2022年1月,南劇《女兒會》驚艷亮相央視新年戲曲晚會。

5月23日,大型南劇《何功偉》(暫命名)劇本論證會在武漢舉行。
《何功偉》由咸豐縣南劇傳承保護中心主創,劇情集中呈現共產黨人對黨忠誠、視死如歸、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以期與當代青年的使命和追求、光榮與夢想遙相輝映、同頻共振。
戲音裊裊,代代傳唱。
有觀眾,戲曲才有生命力;有叫好又叫座的劇目,才能留住觀眾的心。在何起群看來,南劇需要在堅守和創新中講好“戲曲故事”,不斷推出名角名戲,讓更多觀眾了解、理解和喜愛。

南劇《唐崖土司夫人》劇照。(李維君攝)
傳統的戲曲精神,講究情韻和情調。
何來有情有義的精品?還得依靠戲曲人才的堅守和創新。
76歲的楊道運是南劇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南劇要在唱腔上大膽創新,與時代同步。”楊道運說,61年來與南劇打交道,我們這一輩的愿望是讓南劇跨過長江和黃河到北京演出,現在已經實現了。
楊理理是南劇州級代表性傳承人,“我們的愿望是讓南劇走出國門。”楊理理說,要想展現出南劇的精髓,南劇傳承極為重要,從戲曲身段、唱腔等一步一步學起,才能更好地展現人物形象。
32歲的楊力偉讀初中的時候和南劇結緣。“我特別喜歡演戲,南劇是我們咸豐的戲,我們有責任把南劇傳承好。”楊力偉說,他們這一輩要跟隨師父們認真傳承劇目,推動南劇發展。
“我們想把南劇當作恩施的文化名片來打造,讓人只要提及恩施就能想到南劇。”李愛民說,不斷推陳出新,排練優秀劇目,深入推進文旅融合,才能更好傳承和弘揚南劇藝術。
恩施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維明
全媒體記者:李維君
通訊員:呂行
現代設施農業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金融展示交流會在山東青島召開
推進長三角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我國首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發布 設施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2030...
農機賦能,促進鄉村振興 ——濉溪縣農業機械管理服務中心立足大...
激興趣,展風采!龍里這場舞臺劇表演有看頭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2023—2030年)》明確4方面重點任
此會首次召開!今天全國現代設施農業聚焦看青島
我國第一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出臺,到2030年將實現多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