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湖南日報 2021-02-24 11:34:30
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正在田間地頭備耕的懷化種糧大戶黃費金和記者“算細賬”,他種植有機稻——
產量減了,收入增了?
2月18日,春節后上班第一天,記者驅車來到辰溪縣仙人灣瑤族鄉清水塘村,見田間地頭好不熱鬧,村民正忙著備耕。
在村里有機稻示范基地,割草機轟轟響,10余名村民正在田埂上除草。“你看,領頭穿皮鞋的那個,就是黃費金,市里先進種糧大戶,名氣大著哩。”一旁的鄉農技站站長周先紅說。
“怎么不用除草劑?”記者上前問。
“不能,不能。”黃費金一臉憨笑,指著基地上方一個監控攝像頭說,基地種植的是有機稻,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這個監控攝像頭24小時監控,全程溯源。
59歲的黃費金曾擔任村委會主任,村民說他是個喜歡“吃螃蟹”的人。因為“看不得田地拋荒”,2013年,他流轉田地200余畝,走上生態農業種植之路。2015年,他在村里成立第一家公司——辰溪縣清水塘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如今,公司注冊了“仙人草”有機稻魚米商標,在當地流轉土地1200畝,實行“有機稻+魚+鴨生態綜合種養”模式。
“種有機稻,產量減了,收入卻增了。”站在田埂上,黃費金說自己的路子走對了。他掰著手指頭跟記者“算細賬”:一畝田可產150公斤有機稻魚米,每公斤賣32元,這樣算一畝收入有4800元。如果種其他稻谷,每畝產量約為350公斤大米,每公斤賣5元,收入僅為1750元。
“高價有機稻好賣嗎?”記者追問。
黃費金自豪地說,幾塊金字招牌能說明一切——公司產品先后榮獲武陵山(懷化)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最具人氣產品獎,第22屆中國中部(湖南)農業博覽會金獎。產品遠銷北京、長沙等地,成為“香餑餑”。
71歲的村民黃仁滿,在基地務工已有5年。“去年在家門口就賺了1萬多元。”他說。據悉,公司惠及臨近鄉鎮農戶上千戶,其中每年支付流轉土地的租金和雇請用工工資就達120多萬元。
“3月25日我們就要播種,得抓緊時間除草和修復魚塘、水渠。”談及生產,黃費金信心滿滿地說,“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我們打心眼里擁護。黨的政策好,越來越重視糧食生產,今年公司要將種植規模擴大到2000畝,帶領更多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