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2021-08-17 15:10:37
河南省鶴壁市淇縣石橋村一個農場里,一架農用無人機在玉米地上空盤旋。8月12日,5000畝玉米地的積水剛剛退去,土壤依舊泥濘,人還無從下腳。張鷹在現場指揮著排水作業,姜智鑫操控著農用無人機給農田噴藥。
河南暴雨過后,這個集5G通信技術、大數據、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物聯網技術、智能農業裝備于一身的現代化農場,開始了生產自救。
“5000畝綠油油的玉米地成一片汪洋”
“我趕到農場的時候,真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整整5000畝綠油油的玉米地,已經成了一片汪洋,竟連一棵玉米的影子都看不到了。”農場被淹的那天,張鷹剛好因要處理其他工作提前離開了農場,聞訊返回農場時,這里已經是另一番景象了。以至于在群里發視頻時,有人直接問他:“這拍的是哪里的湖泊?”
“農場里的設備都被泡了。我的同事也被困在里面。”張鷹稱。
“半小時左右,積水就達到了2.5米深。”姜智鑫是這家農場的現場負責人,也是張鷹口中被困在農場的同事之一。
7月21日下午,姜智鑫面前的電腦監控屏幕里,來自農場氣象站、土壤管式高精度土壤墑情站的警戒數值持續上漲,不斷發出預警信息……“當時,大雨已經持續了兩三天,根本沒有減小的趨勢。我們農場所在的村子周邊有一條河和一條灌溉渠,為了防止河渠水倒灌,已經提前采取了一些措施。農場的大數據系統也一直對雨情、積水情況、土壤狀態進行著監控。但雨實在太大了。”姜智鑫稱。
當天晚上6點前,姜智鑫和同事一直冒雨給農田排水,但由于持續強降雨,農場土壤管式高精度土壤墑情站的數值還是一直在刷新著紀錄。
“當天上午,我們接到了晚上要泄洪的通知,看雨勢沒有減弱的意思,我們就準備撤離了。但沒想到村里的路已經被積水阻斷,我和同事被困在農場。”姜智鑫回憶稱,直到晚上11點20分左右,上游開始泄洪,姜智鑫突然想到,車里還有一些重要文件,想要返回車里拿的時候,發現積水已經達到了50多厘米。雖然車就停在不到50米遠的地方,但已經成了險途。
“凌晨那會兒,積水達到了2.5米。”姜智鑫撤離到安全區后親眼看著大水倒灌進總控室,看到自己電腦屏幕上各種監控數據爆表。“想過雨大,但沒想到雨這么大:知道要泄洪,但沒想到洪水量這么大。”
農場集5G衛星遙感物聯網于一身
“農場有5000畝地,但平時長期在農場駐扎的管理員只有3名。平均每人管理近2000畝地。我們設立這個農場的目的是想利用這5000畝地,對現代化設備做一個落地檢測和評估,以便不斷探索優化設備。”張鷹告訴新京報記者,農場于去年建成,完全實現了全自動化種植。
張鷹介紹,農場通過應用5G技術,生產管理者可以隨時通過網絡了解作物狀況和生產過程,看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用藥和化肥的使用情況,滿足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有效追溯。與此同時,農場農田里的高精度土壤墑情站、智能氣象站和植保、水質等物聯網設備,加上大型噴灌機,可實現墑情自動預報、灌溉用水量智能決策等,最終達到精耕細作、準確施肥、合理灌溉的目的。“以農藥噴灑為例,我們使用四架植保無人機一周內即可完成需要幾百人的噴灑任務,同時減少了用水、減少了農作物損傷、噴灑更均勻。”
3人管理5000畝農田?背后其實還有專家團隊。張鷹告訴記者,該農場隸屬于河南省農業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與河南省農科院、鶴壁市農科院及淇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技術團隊深度結合。
“每天早上,專家團隊遠程為3位管理員下達當日工作任務目標,到了晚上,農場的3名管理員將當日數據上傳至平臺,專家就能遠程掌握5000畝地中作物的長勢以及各個設備的運行情況,傳統農業專家與現代數字技術能夠互相依靠。”張鷹說道。
玉米絕收之后的自救
“農場設備全淹了,初步評估,損失至少在1000萬元以上。”張鷹稱。
姜智鑫告訴記者,農場里的積水在7月底才退下去,之前根本進不到農場里。農場里絕大多數設備都被水泡了,唯獨初建農場氣象站時,置于最高點的一個視頻監控設備因為“身高”優勢,成為農場50臺監控設備里唯一得以幸免的一臺。在自救過程中,唯一保留下來的監控設備發揮了不少作用。“5000畝地太大了,積水導致人又無法進入,我們通過這個設備可以掌握一定區域內田地里洪水的實時情況,后方的專家團隊也能第一時間看到。”姜智鑫告訴記者,農場已經實現了網格化管理,正常情況下,通過視頻監控以及各種大數據技術,某一區域存在病蟲害等風險,人工可以按照標號精準地找到位置。目前,各種設備雖然被水泡了,但是通過其它電話設備登錄后臺,依舊能夠將現場的情況、最新數據實時上傳至系統,對農田狀況進行精準的分析研判。“從目前監測到的情況來看,農場的土地只有一半可以進行補種,其余的還不行。”姜智鑫稱。
災后防疫時,農場的多架無人機也派上了用場。“從8月10日開始至今,我們一直在用高效低毒殺蟲殺菌劑進行農田飛防消殺。”姜智鑫稱。
“現在我們就是一邊抓緊恢復土地,一邊考慮實施農作物的補種工作,盡量減少損失,所有設備也正在有專人進行檢修。”張鷹告訴記者,災情發生后,淇縣縣委、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已第一時間與農場進行對接,幫助開展生產自救工作,調用挖掘機4臺清淤,水泵6臺排除田內積水,對損壞的設施設備進行登記造冊,建立臺賬,還爭取了3500畝地的蔬菜種子用于補種。
隴南市岷江林業總場官亭林場首次采用無人機巡山查林
無人機在防汛工作中的應用
遠度科技無人機服務河南防汛救援一線
工業無人機在農林行業的應用
應急管理部調派翼龍無人機 恢復鞏義市米河鎮移動公網
永寧縣無人機上線 打響玉米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