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1-08-23 14:55:57
編者按:黃墩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聯合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形式,入股農業社會化服務實體,充分發揮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統”的作用和優勢,盤活閑置資產,整合現有資源,搭建溝通機制,實行“四化”管理,推動服務組織為廣大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標準、規范、統一、科學的全產業鏈托管服務,有效破解了當地小農戶長期面臨的“小生產”經營難題,實現了“服務主體+村集體+服務對象”合作共贏。有效破解了當地小農戶長期面臨的“小生產”經營難題,實現了“服務主體+村集體+服務對象”合作共贏。
為解決農戶實際難題,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2017 年以來,
安徽省六安市黃墩村集體經濟組織立足自身實際,聯合 3 家公司、1 個合作社共同成立黃墩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通過入股農業社會化服務實體,充分發揮集體經濟組織“統”的作用,推動服務組織為廣大農戶、新型經營主體提供全產業鏈的生產托管服務,主動探索出一條壯大集體經濟、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特色之路。
一、“統”資產,盤活社會化服務資源
村集體以水庫、水渠及荒置的林地、茶園等“沉睡”的經營性資產和財政資金,分別入股黃糧畈生態種植有限公司(參股 40%)、柳抱絲糧油開發有限公司(參股 45%)、六安山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參股 30%)以及大黃墩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參股 50%)。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共建共享、互利共贏,村集體經濟組織先后投資 1 000 多萬元,建成兩個基地(育秧基地和生產示范基地)、一條生產線(日烘干 240 噸糧食的生產線)和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同時配套建設了 700 平方米廠房、515 平方米濕糧倉、1 000 平方米曬場,購置了旋耕機、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大中型機具 37 臺(套),大幅提升了服務組織的生產能力,解決了水稻生產經營過程中小農戶和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難題。
二、“統”監管,堅持“四化”標準服務
黃墩村集體經濟組織充分發揮“統”的作用,代表農民統一和服務組織簽訂合同,對服務組織實行“四化”管理,加強服務質量監管,在農戶與服務主體間架起一座溝通協調、利益聯結的橋梁。一是標準化作業。邀請區、鄉農業農村部門專家制定了《耕翻整地作業標準》《播種施肥作業標準》《病蟲草防治作業標準》《糧食收割作業標準》等規范化的農業生產作業標準,既便于農機手和植保防護人員操作,也便于村集體、農戶和相關管理人員監督管理。二是規范化服務。代表農戶與服務主體簽訂合同,要求服務主體明確服務程序和流程,履行服務協議,保證服務質量,讓農戶在“自愿加入、自由退出”的前提下,明明白白消費,清清楚楚收錢,安安心心托管。三是統一化管理。對服務主體的服務標準、服務流程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對服務過程中出現的質量問題予以提醒、警告、責令改正;對發生違約行為的主體采取強制退出措施。四是科學化生產。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推動服務組織應用良種良法、配方施肥、化學除草、綠色防控、糧食烘干等先進技術和設備,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
三、“統”生產,實現全產業鏈托管服務
為解決農戶土地耕種分散化、碎片化難題,村集體以水稻專業化生產為紐帶,依托公司、合作社,統一為全村 521 戶農戶 2 700 畝農田集中開展產銷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產前,黃糧畈生態種植有限公司提出種植方案,統一提供良種;產中,大黃墩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或經營主體提供“四個統一”的全程托管服務(即統一機耕、統一機播、統一機防和統一機收);產后,柳抱絲糧油開發有限公司以訂單農業方式提供倉儲烘干服務,六安山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提供農產品線上銷售服務。通過提供全程標準化服務,形成集生產、收割、烘干、銷售一體的生產鏈,增加了產品的附加值。
四、實現“服務主體+村集體+服務對象”合作共贏
一是壯大了服務組織。村集體通過入股經營性資產和財政資金,壯大了公司、合作社的自身能力,夯實了服務基礎。投資購買、建設生產示范基地、生產線、倉儲設施和大中型農機具等,大幅提升了服務組織的生產能力,解決了部分服務主體融資難的問題,真正實現了共建共享、互利共贏。此外,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四化”管理,通過科學化規范化的監管手段,
有效提高了服務主體的市場競爭力。二是拓寬了村集體收入來源。村集體經濟組織通過入股參與分紅。2019年分紅 34.1 萬元,占全村集體經濟收入的 55.8%,其中的 25 萬元用于修路,7.8 萬元分給農戶,實現了全村得紅利。同時,充分發揮集體組織作用,2019 年為本村貧困戶每戶減免生產托管服務成本 480 元,實現了脫貧增收。三是開辟了農民致富新途徑。通過開展全程托管服務,服務主體集中采購農資,采用機械化作業,推廣標準化生產,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為農民開辟了致富的新途徑。2019 年,2 700 畝水田使用 6 臺農機流水作業,每畝節本 80 元,共節本約 21 萬元。通過規模化生產提高了水稻的品質和產量,生產出的優質稻每千克高出市場價 0.2 元,共為農民增收 30 萬元。村民程志開托管了自家的 8 畝地種植水稻,每畝節本 60 元、增產 45 千克,全年增收1 280 元。四是推動了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服務主體在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統一要求和管理下,實施標準化作業,有效控藥控肥,加強土壤保護和污染防控。據統計,優質稻每畝減少農藥用量 30%以上,減少化肥用量 20%以上,增加有機肥用量 40%以上,為農業綠色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5月11日,“中國農業生產托管萬里行—走進河北”正式啟動! 河北省農服組織達3萬余家,托管面積達2億畝次!位居全國前列! 你托我管,省心高產!“中國農業生產托管萬里行—走進河北”正式啟動!
從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 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成為西藏美好生活帶頭人
江蘇省出臺意見發展新型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共同富裕
大城市 大京郊 大融合——北京市強化政策保障推動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文山州探索新模式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山西省出臺意見系統推動教育督導改革
創新生產托管方式 推動社會化服務發展 高密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