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社 2021-12-14 10:31:53
新華社廈門12月13日電(記者顏之宏)“我們想要真正了解和研究中華武術,就必須要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12日,來自愛爾蘭梅努斯大學的學者呂洲翔在2021年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會議上分享其有關中國傳統武術保護與傳承的觀點。
12月11日至12日,以“保護、研究、傳承”為主題的2021年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會議在福建省廈門市的集美大學舉行,來自中國、韓國、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90余名專家和3000余名代表以“線下+線上”的方式參與會議。
“宋朝是武術脫離軍事屬性而發展成為自身獨特運動形式的關鍵時期,其所具有的‘暴力’色彩在‘道德’的感召下走向了文明。”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王崗認為,中華傳統武術是“武以成人”的教化之學,而其中“修身成人”的價值最為突出,規勸教化的意義最為深遠。同時,武術是“生命保全”的健康智慧,是整體性、多向度的身體行為,也是當前擺脫“文明病”的重要方式。
在本次會議上,來自五祖拳、永春白鶴拳、連城拳、湛盧劍等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人進行了武術展示。
據介紹,2021年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會議由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分會、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武術)、全國學校體育聯盟(中華武術)主辦,集美大學、福建省體育社會發展研究會承辦。
我國"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強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專家解讀2022年中國經濟“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新提法
綠見“十四五”:北京發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文物“醫生”分享揭秘:漢墓出土漆木器如何保護?
民間藝人趙維英:傳承民間手工藝 帶民推開致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