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28 09:05:40
值得一提的是,會議明確提出,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圖為吉林省吉林市永吉縣萬昌鎮農民駕駛農機收割水稻(10月12日攝) 新華社圖
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
會議強調,要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糧食面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生豬生產,確保畜禽水產和蔬菜有效供給。
同時,要落實好耕地保護建設硬措施,嚴格耕地保護責任,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12月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秋糧產量10178億斤,比上年增加191億斤,增長1.9%。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面對洪澇災害、連日陰雨天氣等困難情況,今年我國糧食仍然實現豐收,“最主要的原因我認為還是黨政同責,壓實各級黨政的抓糧責任,因此糧食面積在去年面積擴大的基礎上,今年又進一步擴大,扭轉了前幾年面積連續減少的態勢。”
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
會議強調,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傾斜支持力度,抓緊完善和落實監測幫扶機制,加強產業和就業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要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深入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記者注意到,11月1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促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形成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干”貫通產加銷、以鄉村休閑旅游業為“徑”融合農文旅、以新農村電商為“網”對接科工貿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增值收益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意見明確要求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發揮縣域農產品加工業在縱向貫通產加銷中的中心點作用,打造創新能力強、產業鏈條全、綠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聯農帶農緊的農業全產業鏈,促進一產往后延、二產兩頭連、三產走高端,引導農產品加工重心下沉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推動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同發展,實現農產品多元化開發、多層次利用、多環節增值。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發揮縣域農產品加工業在縱向貫通產加銷中的中心點作用,引導農產品加工重心下沉縣城、中心鎮和物流節點,有助于做好城鄉統籌,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更好結合。
會議還提出,要扎實推進鄉村建設,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為抓手,立足現有村莊基礎,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逐步使農村具備基本現代生活條件。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
2022年,中國經濟仍將“風景這邊獨好”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習近平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糧食安全,總書記為何強調這兩個字?
人民日報評論員: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論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明年“三農”工作定調,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