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日報 2022-01-13 09:15:02
數字技術以其強大的賦值賦能賦智功能對文化發展起到巨大引領、推動和支撐作用。大力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持續搶占數字化浪潮先機,成為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必須加快推動數字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產業規模化發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
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完善新媒體環境下文化產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企業進入文化產業,支持和培育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新型文化業態品牌企業、科技創新代表企業,招引全國知名網絡文化企業落戶江蘇并設立研發中心。加快智能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促進傳統文化項目與網絡科技融合,擴大網絡文化產品生產、銷售和推廣,積極搶占文化在第四產業(數字產業、信息產業)和第五產業(象征性消費產業)發展制高點。創建媒體融合重點實驗室、5G融媒體實驗室,提升主流媒體集團競爭力。促進文化產業鏈和科技創新鏈有機銜接,加快發展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舞臺演藝、數字藝術展示、數字出版、數字影視、網絡視聽、網絡游戲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打造數字景區、數字商場、數字酒店等文化消費示范項目。
積極搭建載體平臺。打造“荔枝云”平臺、數字出版云平臺、“蘇心游”江蘇省全域旅游數字化平臺等綜合性網絡平臺,辦好中國(南京)文化科技融合交易博覽會、南京(國際)動漫創投大會、江蘇(南京)版權貿易博覽會、江蘇印刷業創新發展博覽會,建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集聚文化創新資源要素,培育數字經濟、在線經濟等新增長點。支持無錫在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基礎上創建國家電影產業創新示范園區,突出數字電影拍攝和數字后期制作特色,打造全國“數字影都”。
營造良好發展環境。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加大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力度,確保文化產業在法治軌道運行。搭建平等開放的數字產權交易平臺,出臺相關政策保護數字化資產和產權,推進優質IP流轉和開發,激發市場創新創造活力。強化政策扶持引導,在財稅、融資、用地等方面予以適當傾向,促進創意設計、數字影視和電競產業等新業態發展,鼓勵支持數字文化貿易,增加相關產業出口比重。
推動數字技術與公共文化服務深度融合,提升人民群眾滿意度。數字技術對于推動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
增強數字化公共文化供給能力。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統籌推進數字公共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數字美術館、數字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數字鄉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的規劃建設,實現建管用全過程全方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打造資源交互共享的數字文化場館矩陣。加大公共文化數字化產品研發供給力度,實施數字化文化供給。
提升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華東區域中心,構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網絡,打造數字化管理服務平臺。積極運用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提升文化服務水平,加快完善文化數字化服務體系,在“云端”“指尖”有效對接供需,加強公共文化精準配送平臺渠道建設,打造數字化云服務閉環,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精準性。
推動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惠民。加快農家書屋數字化建設,加大數字化閱讀內容和服務供給。推進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應急廣播體系優化升級,提升超高清電視節目制播保供水平。建設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云平臺,深入推進江蘇文脈整理研究與傳播工程,推進《江蘇文庫》數字化。深化數字社科平臺建設。以數字技術推進昆曲、錫劇、揚劇、淮劇等地方劇種振興和保護,實施數字戲曲進校園工程。
推動數字技術與文藝創作深度融合,開辟文藝繁榮新境界。集聚創新資源要素。辦好“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探索構建數字時代文藝創作云平臺,廣泛集聚新銳創作團隊、前沿創作技術、藝術創意理念等創新要素。
推動跨界融合轉化。依托江蘇文學、舞臺劇、書法、繪畫、影視等優勢藝術門類,加快文藝跨界融合轉化,不斷豐富藝術表現形式、放大江蘇文藝影響。實施文學+影視創投計劃,將優秀文學作品轉化為影視作品,成立江蘇文學影視戲劇轉化中心,推動優秀舞臺劇與影視作品相互轉化。建設國家級5G數字戲曲實驗室,推進江南戲曲影視基地建設,打造中國戲劇梅花獎數字電影攝制基地、戲曲電影攝制基地,推動江蘇文藝作品數字化發展。
繁榮網絡文學創作。舉辦揚子江網絡文學周、揚子江網絡文學作品大賽、泛華文網絡文學金鍵盤獎評獎和長三角白暨豚原創網絡視頻大賽等活動,發揮揚子江網絡文學評論中心作用,加強網絡文藝評論引導,大力培育扶持網絡文藝新人新作,提高網絡文化原創能力。推進網絡文學谷、網絡作家村建設,支持知名網絡作家工作室入駐。
構筑新興文藝優勢。可充分發揮南京科教發達、文脈悠長優勢,依托中國(南京)軟件谷這一國家新型工業化(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示范基地、國家火炬計劃現代通訊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出臺相關政策措施,扶持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游戲、動漫和電競等設計研發制作。大力培育兼具科技與文化藝術素養的新生代“文藝碼農”,創設自定義、交互式創造場景,探索人機互動智能創作新模式,推動“元宇宙”文化文藝創作生產。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哲學系)
“十四五”期間廣西將著力建設國內最具競爭力蔗糖產區
到2025年我國輕工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 企業品牌影響力顯著提高
“十四五” 寧夏漁業這么干 |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智利生產業者:車厘子是中國農歷新年的主角
馬來西亞計劃年底全面實施B20生物柴油強制摻混
修水以人才引領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