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 2022-02-09 11:45:58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梁冰清 ? ?
“這里的賽道和雪對滑雪運動員來說非常完美,簡直是天堂!”日前,國際雪聯高山滑雪委員會主席伯恩哈德·魯西點贊北京冬奧會人工造雪賽道。眾所周知,人工造雪用水量大,這些水來自何處?是否會對周邊農業生產和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就此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人工造雪不會影響農業生產
人工造雪是將水變成雪的物理過程。北京冬奧會造雪團隊中方負責人、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山地運行經理魏慶華明確告訴記者,張家口賽區的造雪水源主要來自地表徑流和收集的雨水,并不會影響周邊農業生產。通過采用先進高效的節水設備和智能化造雪系統,也有效避免了水資源浪費。“此次冬奧會我們造雪總計劃用水量為39萬噸,現在利用了36萬噸,還不到整個崇禮區域用水量的1%”。
“通過技術提升,我們對水的利用率很高,同時我們也更加強調雪水的‘循環利用’。”魏慶華說,造雪并非只是單純的消耗,在每年天氣升溫后,融化的雪水可以通過蓄水設備得到積蓄,經過沉淀、過濾后不僅可以再次用來造雪,還可以在非雪季進行農業生產灌溉和景觀綠化,達到循環使用的效果。
人工造雪和自然降雪在未來將并存
人工造雪并非新的技術,自1980年開始使用,至今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記者了解到,由于各屆冬奧會主辦地自然條件原因,并不是每個場地都具備自然降雪條件,在歷屆冬奧會中,或多或少會存在“缺雪”的問題。例如1932年美國普萊西德湖冬奧會比賽前10天臨時將高山上的雪搬運到比賽場地。都靈冬奧會、溫哥華冬奧會、索契冬奧會以及平昌冬奧會都大量使用到人工造雪。本次北京冬奧會也不例外,在北京賽區、延慶賽區和河北張家口賽區中滑雪場館同樣大量使用了人工造雪。
“不同比賽對雪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沒有充足降雪的條件下,人工造雪是對雪質雪量進行調節的非常必要的手段?!蔽簯c華舉例,在古楊樹賽場,有10%的自然降雪被用于鋪設賽道,但是也有一些場地必須使用100%人工造雪。比如跳臺的著陸坡,必須要保證45厘米厚的雪質,而這只有通過人工造雪才能實現。
對此,伯恩哈德·魯西認為:“使用人造雪的趨勢肯定會繼續存在,當然也可能人造雪和天然雪將混合存在。”
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索道運行保障團隊:云端安全守護者
菲律賓農業部批準一季度進口6萬噸漁業產品
崇明布局高質量數字農業打造“農業科創島”
中糧集團:助力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保障春節市場供應
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打造“三環融合”模式,助力實現鄉村振興
2021年中柬農業合作要事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