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寧夏新聞網 2022-02-16 14:42:30
寧夏新聞網訊 在寧夏銀川以南不到50公里的永寧縣,有一個在茫茫戈壁上建起的生態移民小鎮——閩寧鎮。這里是6.6萬西海固移民安居樂業的新家園。1997年,跨越2000多公里、歷時24年的閩寧協作對口扶貧在這里展開。
如今,這份跨越24年的“山海情”,也在寧夏稅務人的心里縈繞延續。
春節剛過,國家稅務總局永寧縣稅務局干部第一時間來到閩寧鎮禾美扶貧車間,調查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只見扶貧車間里工人們有序生產、包裝,一派繁忙的景象。網紅“巧媳婦”馬燕正在對著手機直播鏡頭,向網友推薦車間生產的枸杞、紅棗等寧夏特色產品。2019年8月,閩寧禾美扶貧車間成立,馬燕等剛從固原搬遷來的貧困戶作為第一批工人走進了車間。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扶貧車間面臨停工。
永寧縣稅務局得知這一情況后,主動聯系企業,為企業出謀劃策,在禾美扶貧車間組建“閩寧巧媳婦兒”電商直播團隊。為了幫助馬燕等“巧媳婦”提高直播帶貨的語言銷售能力,永寧稅務局青年干部耐心教這些婦女學說普通話,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和網上現場直播帶貨,原來內向羞澀的婦女變得自信大方,馬燕更是成為帶貨能力不錯的“網紅巧媳婦兒”。
2020年以來,禾美扶貧車間銷售額已達3600萬元。44位像馬燕一樣的“巧媳婦兒”,也都在2020年年底順利摘掉貧困帽。
在閩寧鎮,像禾美這樣的扶貧車間共有13個,永寧縣稅務局組成專門團隊,根據電商扶貧產業特色梳理稅費優惠政策,為企業量身打造稅費優惠政策套餐,通過微信、釘釘等方式主動做好稅收政策和電子發票開具使用相關輔導,及時滿足電商企業辦稅需求。
近日,記者在海原縣九彩鄉馬套村看到,養牛大戶馬生元在牛棚里和駐村工作隊隊長、海原縣稅務局干部石富成高興地拉著家常。
馬套村是海原縣稅務局鄉村振興對口幫扶村,在馬生元家寬敞整潔的牛棚兩側,拴著的牛個個膘肥體壯。馬生元樂呵呵地說:“起先我養不起牛,沒資金沒技術,更沒膽量。石隊長來了后,經常給我做工作,還幫我協調貸款。養上牛后,他又聯系專家教養殖技術。現在,我家有80多頭牛了。下一步,我準備成立合作社,讓家里的‘牛運’越來越旺。”生活一度靠親戚接濟的馬生元,在稅務駐村工作組的幫扶下,靠著“苦干實干”的精氣神,如今把日子過出了精彩。
2015年的馬套村有122戶997人,人均年收入1200元,靠天吃飯的小村莊破舊不堪。2021的馬套村人均年收入7500元,發展了種草養畜業,戶均年收入8萬元,學齡兒童全部享受義務教育,“兩不愁三保障”全面達標。在稅務部門的幫扶下,昔日荒涼的馬套村早已變了模樣,村子里建起了成片的新瓦房,一條條鄉村公路通向遠方……
春節前夕,寧夏區稅務局為中寧縣徐套鄉李士村的父老鄉親們捐贈了120輛手推車。與此同時,還向定點扶貧的中寧縣太陽梁鄉隆原村捐贈了一輛價值17萬元的灑水車,為今年隆原村考上二本以上的7名大學生每人資助學費2000元,另有1.5萬元用于村里困難退伍軍人、低保戶購買過冬燃煤。
“十三五”期間,寧夏稅務部門助力脫貧攻堅,直接投入幫扶資金1211.1萬元,引進幫扶資金681.3萬元,培訓技術人員1235名,幫助銷售貧困地區農產品122.52萬元。同時,還幫助實施村組道路硬化、實施引水入戶,建成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綜合服務網點、標準化文化室,修建文化大舞臺等。實現結對幫扶的43個村全部退出貧困序列,3171戶12202人脫貧摘帽。
2021年以來,寧夏稅務部門為鄉村振興持續貢獻“稅務力量”。先后選派駐村第一書記21人、干部481人次,定期組織村民開展致富技能培訓,激發農村生機活力,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工作開展。(馬國柱 魯丹)
廣西:監督推動鄉村振興政策項目資金落地見效
寧夏印發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
青海省農牧業“三篇文章”促振興
景俊海:以基層黨建創新引領鄉村振興興邊富民 推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村美人富邊疆穩固
振興農牧業——中國農機院呼和浩特分院勇作表率
發揮法治助推鄉村振興的效能
廣西129億多元銜接推進鄉村振興
廣西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 增強鄉村振興土地要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