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網2022-02-25 15:09:48
“十三五” 期間,奶業振興取得顯著成效。 2020 年,全國奶類產量 3530 萬噸,百頭以上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 67. 2% ,分別比2015 年提高了 7% 和 18. 9 個百分點。總的看,奶業生產水平明顯提升,質量安全達到較高水準,乳品消費仍在快速增長,實現奶業全面振興具備了良好條件。 但是,由于奶業生產成本高、產銷銜接不緊密、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等原因,產業整體競爭力不足,進口沖擊嚴重。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奶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指出,到 2025 年,全國奶類產量達到 4100 萬噸左右,百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達到 75% 左右。 規模養殖場草畜配套、種養結合生產比例提高 5 個百分點左右,飼草料投入成本進一步降低,養殖場現代化設施裝備水平大幅提升,奶牛年均單產達到 9 噸左右。 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更加緊密、形式更加多樣,國產奶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重點任務方面,《行動方案》提出優化奶源區域布局、提升自主育種能力、增加優質飼草料供給、支持標準化數字化規模養殖等任務。培育壯大家庭牧場、奶農合作社等適度規模養殖主體,支持養殖場開展“ 智慧牧場” 建設,對飼喂、擠奶、保健、防疫、糞污處理等關鍵環節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推動基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的智能統計分析軟件終端在奶牛養殖中的應用,實現養殖管理數字化、智能化。 加強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在生產管理中的解讀應用,推進精準飼喂管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支持內蒙古、甘肅、寧夏建設一批高產優質苜蓿基地,提高國產苜蓿品質,推廣青貯苜蓿飼喂技術,提升國產苜蓿自給率。 推進農區種養結合,探索完善牧區半舍飼模式,推動農牧交錯帶種草養畜。 全面普及奶牛青貯玉米飼喂技術,支持糧改飼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奶牛養殖大縣。 推進飼草料種植和奶牛養殖配套銜接,總結推廣粗飼料就地就近供應典型技術模式,降低飼草料投入成本。
《行動方案》指出,各地要結合實際,統籌用好糧改飼等扶持政策,出臺地方支持政策,落實好養殖用地、奶牛活體抵押貸款試點等政策,擴大奶牛政策性保險覆蓋范圍。 引導農業信貸擔保公司支持奶牛養殖、飼草料生產、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等。 鼓勵各地整合政策資源,聚集奶業振興發展要素,打造一批奶業競爭力提升項目。 對項目實施適時開展科學評價,及時發現和解決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支持飼草料種植、收獲、加工、貯存設施設備升級,將牧場購置符合條件的飼草料加工機械和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
資料來源:農業農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