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貴州日報 2022-03-04 09:46:33
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省級非遺產赤水竹編傳承人楊昌芹跟隨貴州省代表團乘機赴京,參加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
到達北京后,楊昌芹隨即通過電話向家人報平安,還分享了得到的紀念版冰墩墩。“北京市城市景觀布置多了許多奧運元素。”從機場到酒店的路上,楊昌芹滿心歡喜,用手機記錄沿途的景觀與家人分享。
今年32歲的楊昌芹,是貴州省赤水市一位有著竹編創業夢的苗族女青年。憑著對竹編工藝的熱愛,2007年,楊昌芹從印江到赤水市學習竹編工藝,并扎根赤水,師從貴州省竹編工藝美術大師陳文蘭,學習 平面竹編技藝。隨著時間的推移,楊昌芹技藝日臻成熟,她的竹編作品先后數十次獲得省內外工藝品大獎。
作為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赤水竹編的傳承人,楊昌芹致力于加強非遺傳承與產業融合,為推動鄉村振興不懈努力。
素有“中國竹子之鄉”美譽的赤水,現有竹林面積132.8萬畝,種植竹子是當地農民增收渠道之一。楊昌芹守正創新,讓赤水竹編披上了“現代化外衣”,推出竹編水杯、茶具、瓷器、錢包和首飾等產品,遠銷海內外。一根普通的慈竹,在編藝人手上經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篾、拉絲、編制等20多道工序,把竹片處理成晶瑩透明、細如頭發、比紙片還薄的竹絲,再編織成各種竹編工藝品后,價值可升至幾百元甚至上萬元。
“2018年開始,平均每年賣出去的竹編大概有8萬件以上,去年就賣了800多萬元。”楊昌芹說,從2012年至今,接受竹編技藝培訓的人群,涵蓋周邊的留守婦女、易地扶貧搬遷戶、殘疾人、學生等,年培訓人數達萬人。最近,她還結合“雙減”政策,與當地學校合作,將竹編帶進中小學課堂,在豐富孩子們課余生活的同時,讓非遺技藝有了更好的傳承。(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柳)
余留芬委員:為推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鄉村振興今年怎么干?云南的專家們來了場“頭腦風暴”
財政部:加大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采購力度 從需求側助力鄉村產業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