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2022-04-02 09:49:49
3月25日,在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大地村,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的4名研究人員和工人們一起,將一份份用作雜交水稻選育的稻谷,均勻地播撒在規劃整齊的試驗田方格里,為育秧作準備。這也是研究所“高效安全水稻種質資源創新與應用”課題組今年在德陽播下的第一批谷子。
在淤泥沒過腳踝的水田里,只見助理研究員李昭祥穿著筒靴,在一個個大約40*20厘米的方格旁插上竹簽、貼上標簽,再小心翼翼地從一個小紗布袋里抖出一把谷子,均勻地撒在育秧田上,接著兩位工人跟進,將秧田抹平,盡量讓稻谷沒進泥里,最后覆上薄膜。
李昭祥告訴記者,每個小紗布袋里是一份育種材料,平均每份也就兩百粒左右,袋內還有兩個同樣編號的標簽,撒稻谷時,先在格子旁邊插竹簽、貼標簽,然后在撒好種子的秧田上放另一個簽,兩個編號要一致,便于今后核對。
“這些水稻是進行科學研究的育種材料,屬試驗品,所以還不能稱為品種。”研究所水稻改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楊莉說,“每個袋子里的編號就是這些育種材料的‘身份證’,從水稻播種到收割入庫,這些編號都務必要保留?!?/p>
楊莉介紹,課題組有兩大主要工作:一是應用研究,就是從海量的育種材料當中,選出特異性的稻子來,有了這些“在某個方面有特長、綜合性狀好”的材料,再進行組合配制,選育品種,“這有點類似選秀,要從一個個雜交組合當中,選擇適合市場需求的品種來?!倍腔A研究,就是“從分子層面,發掘材料和品種的有利基因”,這類任務主要在實驗室進行,需要借助專業的儀器設備。
據了解,至今年5月下旬前,課題組將陸續播上萬份育種材料。由于科研的特殊性,育種材料從播種到收割的每個環節,都需要專家們親自到田間帶頭指導和參與。
世衛組織專家積極評價中國疫情防控措施
江西省最大育秧中心投產,早稻種植機械化水平再獲提升
龍江別樣春耕圖:專家云端傳送“擴種大豆春耕指南”
科技催生“新農民”:河北平鄉涌現“土專家”“田秀才”
真牛:機械化育秧VS人工育秧 15VS1
關于增補國家支持的農業機械推廣鑒定發證評審專家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