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網醫療頻道 2022-04-06 09:52:34
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在醫療方向,分級診療、優化就醫秩序、基層防病治病能力再次被強調。同時,工作報告對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作出了新的發展規劃: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市縣延伸,提升基層防病治病能力,使群眾就近得到更好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報告提綱挈領,目標及指向非常明確。《報告》中強調的基層醫療能力提升,也正是“兩會”期間眾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直在呼吁的重點。
民心所向,素履亦往。作為醫療行業的民生考題,在醫療資源長期分布不均,鄉鎮、農村基層醫療服務能力相對滯后的現實背景下,怎么實現既定目標,讓東部沿海城市及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的優質醫療資源向實力暫時薄弱的西部地區轉移?這不僅是黨和中央各級領導關心的事業,更是人民真真切切的期盼。
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地區,青海省海西州和云南省怒江州雖然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但是在健康脫貧上的需求依然迫切,仍面臨著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薄弱、信息化水平低、資金不足、設備陳舊等諸多問題。利用信息化、智慧化手段促進當地衛健事業發展,響應國家“互聯網+醫療”建設、朝“健康中國”目標奮進,顯得尤為關鍵。為解決這些問題,海西州和怒江州人民政府一直在積極探索、創新實踐,近兩年來分別聯合訊飛醫療,在多個縣市開展智慧醫療建設和應用,讓技術真正解決百姓看病“急難愁盼”問題。兩地在依托醫療人工智能技術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診療能力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智醫助理為基層醫療賦能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訊飛醫療智醫助理是服務于基層醫生的人工智能全科輔助診療系統,系統集智能問診、病歷規范質檢、輔助診斷、合理用藥、醫學知識檢索等于一體,致力于輔助基層醫生提高診療服務能力,規范診療行為,讓患者可以享受到更專業的醫療服務,有效緩解基層醫療機構診療服務能力不足的情況。
2020年12月7日,海西州烏蘭縣正式試點上線訊飛醫療智醫助理。截至目前,訊飛醫療已完成烏蘭縣、都蘭縣、天峻縣、茫崖市、德令哈市、格爾木市、大柴旦行委的9家縣醫院、41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14家村衛生室的部署培訓工作。醫生用戶累計在智醫助理系統書寫就診病歷113,818份,其中規范病歷86,941份,醫生主動使用智醫助理系統492,975次,醫生每接診1位病人,平均使用4.3次智醫助理系統。智醫助理上線第一周(2020年12月7日到12月13日),海西州整體病歷規范率為40.00%,通過智醫助理的智能問診生成病歷及病歷質檢功能的強化應用,2022年2月14日至2月21日海西州整體病歷規范率已提升至79.20%,實現了海西州病歷書寫質量的大幅提升。
而在怒江州,隨著智醫助理在瀘水市基層醫療機構的全面“上崗”,當地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怒江州瀘水市(常住人口約20萬)“智醫助理”基層一體化系統于2021年7月初在上江衛生院(服務約3萬人)開始試點,目前已覆蓋全市12家基層醫療機構,服務瀘水全市289基層醫務人員。瀘水市“智醫助理”基層一體化系統圍繞補基礎、提能力、保實效、促管理的目標開展建設,一方面彌補了瀘水市基層醫療業務信息化空缺,實現從紙質文書到信息管理,覆蓋門診、住院、收費、藥房、庫房等多業務場景應用,整體提高了基層工作效率(日均門診量從52人次提升至118人次);另一方面通過智能問診、病歷質控、輔助診斷、合理用藥等功能規范了基層診療行為、保障了基層的用藥安全、全面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截止2021年底累計提供輔助診斷198905次,協助基層醫生完成21638份電子病歷,規范病歷數18012份,電子病歷規范率達到83%);同時促進了全市醫療信息化互聯互通,輔助管理決策。
從智醫助理在海西州和怒江州的應用情況和實際效果來看,訊飛醫療人工智能技術能促進基層醫生提高自身專業能力,降低漏診誤診率;針對地區主要大病病種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對所有發現、報告的大病患者根據疾病分類,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進一步落實“治未病”理念,降低醫療費用支出。隨著智醫助理的持續推廣應用,對于保障群眾健康、鞏固脫貧攻堅戰既有成果、避免因病返貧、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而實際上,訊飛醫療“智醫助理”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目前已在全國20余個省市應用,覆蓋全國200余個區縣,為3萬余家基層醫療機構累計提供了3.4億次輔診服務,有效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
醫療人工智能促進互聯網醫療進駐鄉村,解決基層醫療痛點
海西州地廣人稀,之所以看病難、看病貴,首先因為看病遠,衛生健康工作“面寬、線長、點多”。如何做到州域內各級醫療機構協同發展,讓患者少跑路享受優質衛生健康服務成為了海西州多年來醫改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互聯網+醫療健康”從“可選項”成為我國醫療服務體系的“必選項”的背景下,訊飛醫療充分發揮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優勢,成功在海西州上線互聯網醫療平臺,實現區域醫療資源均衡利用,并協助所承建醫院獲得互聯網醫院牌照。海西州互聯網醫院以海西州人民醫院為依托建設,于2021年4月26日得到青海省衛健委的批復并獲取互聯網醫院牌照,為青海省第二家互聯網醫院。
海西州互聯網醫院目前已完成了智能導診與統一預約掛號平臺、智能便民服務平臺、智能互聯網醫院平臺建設,功能包括在線咨詢、智能導診、病情采集、電子病歷、家庭醫生預簽約、疫苗預約等,其中便民就醫服務平臺目前已對接海西州人民醫院、德令哈市中醫院、德令哈蒙藏醫醫院、烏蘭縣人民醫院、都蘭縣人民醫、大柴旦行委人民醫院、茫崖市第一人民醫院,注冊患者數達到110204人,疫苗預約接種84684人次,智能導診1327人次,在線咨詢622人次等。海西州積極借助“信息化一張網”,通過互聯網醫院促進了服務半徑內衛生健康服務優化,極大地方便了患者就醫,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公平可及。
海西州互聯網醫院實踐的背后,對應的則是訊飛醫療人工智能的技術支撐。訊飛醫療利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理解等核心技術,實現互聯網醫院的智能導醫導診、電子病歷、影像識別、輔助診斷等功能模塊,從而提升在線診療、病史采集、醫學科普等工作的水平。
互聯網醫院給海西州百姓送去了家門口就醫的便利,也給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價值,為全州群眾特別是縣、鄉基層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安全便捷的醫療健康服務,有效緩解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小小的屏幕串聯起的是醫療資源的深度共享,是百姓幸福感與安全感的“智能保障”。后續,訊飛醫療將繼續完善建設慢病續方模塊建設,繼續強化互聯網醫院功能運營,繼續推廣家庭醫生預簽約,疫苗預約等功能,讓海西州互聯網醫院為更多患者帶來便利。
醫療人工智能創新隨訪模式 延伸醫療服務邊界
作為醫療服務模式中的一環,隨訪是確保診后康復質量的重要手段,是醫療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西州人民醫院隨訪系統依托訊飛醫療人工智能技術,并結合醫院信息系統,通過AI實現智能隨訪的“1對多”,實現患者就診、關懷的全閉環管理。
海西州人民醫院隨訪系統主要包括門診、住院患者信息管理,具備電話隨訪、人工隨訪、問卷隨訪、短信隨訪及數據統計功能。該系統于2021年1月在海西州人民醫院上線,主要通過系統自動語音合成隨訪、以及人工隨訪的方式對全院門診/住院患者進行關懷隨訪。數據顯示,系統上線以來,目前已進行隨訪服務11753人次,其中自動語音隨訪、人工隨訪已覆蓋207個病種,并建立了隨訪中心,專門負責醫院隨訪工作。不僅減輕了醫院科室的工作量,便利醫生通過隨訪系統更好的掌握轄區內居民的健康狀況;還提升了患者就醫體驗和獲得感。后續,訊飛醫療將繼續在院內進行隨訪話術收集,覆蓋更多的病種數,同時繼續進行隨訪中心的完善建設,包括話術完善與流程完善,讓患者有更好的就醫體驗,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振興鄉村,醫療先行,基層健康勢在必行。無論是對于仍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怒江州,還是正在深化推進健康促進的海西州,發揮“互聯網+健康扶貧”的優勢,依托人工智能技術而進行的一系列有益探索,在提升基層診療服務質量和水平上確實成果顯著,不僅優化了基層醫療資源配置,補短板、兜底線的同時,也為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供了“智慧醫療”新方案,對于打通健康扶貧最后一公里,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意義重大。
醫療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覆蓋基層的重要途徑;而基層醫療健康,則是人工智能技術最有溫度最有效率的一個應用場景。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產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創新者,訊飛醫療將在“兩會”精神指引下,持續聚焦技術創新,把握行業跳動的脈搏,助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為我國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增進百姓健康福祉,提供訊飛醫療硬核力量。
江蘇東海數字鄉村建設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的電力密碼
武定縣綠色農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彬州:筑強鄉村振興組織保證
浙江文成:百名金融專員進村社 強村共富助力鄉村振興
春茶上市采摘忙 鄉村振興添活力
四川省立法促進水資源綜合管理
上海市批準76家醫療機構取得互聯網醫院資質
“十四五”我國將促進中醫藥在疫病防治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