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2022-04-07 14:28:42
央視網消息:清明前后,多地進入春耕備耕的關鍵時期,一些地方的漁業養殖戶也在加緊播種、育苗。
清明過后,重慶的近千萬畝水稻迎來了播種關鍵期。在重慶梁平區星橋鎮,水稻種植戶鄧中正忙著進行水稻播種,鄧中先用大型旋耕機對稻田進行整理,再利用無人機進行水稻播種。
種植戶 鄧中:我們合作社自有的示范基地有2200畝左右,我們最開始試驗就是從我們栽種的技術開始,到現在進行品種的試驗和一些新型技術的應用。
2021年,重慶推廣優質稻品種237個,推廣面積639萬畝,優質化率達到64.6%。此外,當地也正在開展“服務春耕100天”行動,確保水稻生產適用技術到田到戶,用科技助力水稻穩產增產。
隨著氣溫回升,遼寧大連漁業生產旺季來臨,在長海縣大長山島鎮的海洋牧場,漁民正將一箱箱海膽幼苗運往浮筏養殖區,準備投入海中掛養。深耕海洋牧場,種源保障是關鍵。在當地的一家海水魚養殖企業,記者看到,養殖車間正利用循環水技術繁育黑魚苗,該技術有利于魚苗加快排卵,提高育苗繁育量。
近日,四川省鹽亭縣玉龍鎮三星村的藕農們搶抓時節,忙著打理藕田,栽種蓮藕。近年來,三星村將無人耕種的500多畝撂荒田地統一整治后復耕,用于種植玉米、大豆。
今年,三星村還依托水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種植了100余畝生態蓮藕,著力打造以蓮藕種植、觀賞、采挖為一體的特色農旅項目,激活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