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4-14 07:56:24
題要:青稞是青藏高原種植最廣泛的農作物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其中西藏的青稞產量位居全國第一,是當地群眾的重要主食。這個小品種如何深深扎根于高海拔地區,彌久飄香?青稞產業在西藏有著怎樣的地位與特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來到西藏青稞主產區——日喀則市的田間地頭,走訪西藏農牧科學院,參觀青稞深加工龍頭企業,從農民、專家學者、產業從業者中探尋奧秘。
春種、夏長、秋收、冬藏……青稞是西藏的主導優勢作物,是農牧民生產生活的基本保障,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也是農民增產增收重要途徑。近年來,在當地高度重視與大力投入下,青稞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良種供給能力不斷增強,農業技術集成示范持續加大,產業體系加速完善……青稞正成為西藏主導產業與特色產業之一,農民增收的重要助力,西藏高質量發展“藏字號”特色品牌的必選項。小小青稞如何扎根西藏,彌久飄香?
強農固本良種先行
良種培育是農作物產業發展的關鍵。為有力推動西藏青稞增產,保障糧食安全,西藏圍繞青稞增產關鍵技術問題,選育了一批高產優質新品種,實現了青稞三次大規模的品種更新換代。
“以青稞高產新品種代表——‘藏青2000’為例,其選育歷經19年,到2013年才得以誕生,凝聚著西藏幾代科研人的心血?!蔽鞑刈灾螀^農牧科學院二級研究員禹代林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為選育‘藏青2000’,大家吃了好多苦,僅試驗品種就種植了上百個,每天去地里觀察、記錄,起早貪黑。130天的生長周期里,僅我這里就記錄了近兩萬個數據,最后才得到‘藏青2000’這個品種?!庇浾呖吹?,他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試驗數據與觀察結果,這樣的筆記本在書柜里堆起厚厚一摞。
“談起西藏青稞育種,不得不提我們的老院長尼瑪扎西。作為西藏第一個農業博士、國家青稞專項首席科學家,他為西藏青稞發展傾注了無盡心血?!庇泶肿窇洠蛔u為“青稞之父”的尼瑪扎西2020年因公逝世,年僅55歲。他曾主持和組織實施了40多項國家和自治區級重大農牧業科技攻關項目,親自選育青稞新品良種16個,青稞總產達到80萬噸的歷史紀錄……
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二級研究員禹代林(右三)在指導農民科學管理青稞農田。 (受訪者供圖)
隨著我國基因科學突飛猛進,高原青稞選育工作也迎來了發展新機遇。2015年1月,全球首個青稞基因組圖譜正式繪制成功,這是西藏青稞科研創新的里程碑式成果——科研團隊從中發現了耐低氧、抗寒和抗旱等360個高原綜合適應性特異基因,為高原類作物改良指明了方向。
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種質資源與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成投用,農業農村部支持的青稞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以及國家—地方青稞產業聯合工程中心已掛牌運行……如今,西藏青稞科研創新平臺已經具備基礎前沿研究和產業化技術創新基礎能力。
“耕”新迭代科技為本
日喀則市是西藏青稞主產區,在江孜縣,69歲的紫金鄉努堆村村民巴加一邊帶著記者行走在地頭,一邊樂呵呵地說,“去年豐收,估計今年產量也不會低”。令巴加欣喜的不僅是糧食高產,還有種田的輕松?!扒皫啄?,一家人在田里忙活一年,收獲的糧食也僅能自給自足。如今,我家的24畝土地一部分實現了流轉,剩余自種的均由合作社提供耕、種、收一條龍機械化服務,我和老伴兩個人就足以應付田間生產,3個子女都可以外出務工,增加收入。”巴加說。
同一片土地,如今生產方式已大有不同。努堆村村委會主任普貴介紹,如今,村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擁有深耕機、播種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設備30多臺,不僅統一管理村里土地,還為周邊村莊8000多畝土地提供機械化服務。與此同時,努堆村還實現了種子的精選、包衣、包裝到銷售一體化?!皟H生產銷售良種一項,村民每年人均分紅1.6萬多元。”普貴說。
土地“生金”在江孜縣已成為現實。江孜縣農業農村局給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2021年,江孜縣青稞種植面積11.1萬畝,其中青稞良種推廣面積為10.33萬畝;向其他地市縣外調青稞良種101.62萬斤,實現經濟收入379.05萬元;向日喀則市高原有機公司流轉耕地5.31萬畝,實現經濟收入5200多萬元;流轉區群眾通過參與流轉區域機械作業和田間管理,實現經濟收入3400多萬元。“土地實施流轉、托管后,無論男女都能在家門口打工掙錢?!逼召F說。
“土地流轉、托管集中連片種植,耕、種、收等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勞動力得到解放,很受群眾歡迎,我們計劃在全縣進一步推廣。”江孜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邊巴頓珠說。
沿著雅魯藏布江河谷進入日喀則市,山坡上“世界青稞之鄉”的大字十分醒目。早在2018年,日喀則市就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青稞產區),并于2020年在當地建設了青稞產業集群。
青稞產業的發展折射出西藏農業農村發展突飛猛進。近年來,西藏在糧食主產區建立耕地質量提升保障核心區,大幅度提高耕地地力和質量等級;優先在糧食主產區建成一批高標準農田;培肥地力實現藏糧于地,為糧食特別是青稞穩產增產奠定基礎。
好糧好價產業興旺
“過去,青稞收購價不高,農民收獲的青稞只有部分賣出?!边叞皖D珠說,“以前農民惜售現象嚴重。糧倉滿了,面子有了,收入卻不見漲?!眴栴}在于青稞附加值不高、市場需求不旺。近幾年,隨著科研機構對青稞輔助降血脂、控血糖等營養保健功能的深入研究,人們對青稞營養價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少企業瞄準了這一廣闊市場。
青稞精米、青稞面粉、精釀啤酒、青稞代餐、青稞休閑食品……在位于日喀則市桑珠孜區江當鄉的西藏德琴陽光莊園有限公司展示廳,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10多種青稞精加工產品。這是一家專門從事青稞精深加工的企業,設計年加工產量10萬噸以上?!斑^去幾年,我們都是高于市場價收購青稞。一是想以青稞產業發展帶動扶貧工作,二是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為企業提產擴能積蓄原材料基礎。”公司董事長張學斌告訴記者。
如今,以青稞為原料生產的青稞米、青稞麥片、掛面等大眾食品,以及膠囊、咀嚼片等保健系列產品備受消費者青睞。通過科技賦能,青稞以更多元、精細、高質的方式呈現在消費者面前,成為農民致富的“金種子”。相關精深加工企業也雨后春筍般涌現,推動了青稞產業技術創新和食品加工業發展。目前,西藏有青稞精深加工企業50多家,年加工轉化量達14萬噸,加工轉化率17%以上,產值超14億元。2021年,西藏糧食產量106.5萬噸,其中青稞產量達82萬噸,創歷史新高。
為促進青稞全產業鏈發展,由西藏主持制修訂的首個青稞國家標準于去年10月正式實施?!斑@一標準的實施有利于加快西藏高原特色糧食產業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實現青稞產品走出去,促進產業做大做強?!蔽鞑刈灾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副書記、局長徐海告訴記者。(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賀建明)
【調查手記】促進青稞產業鏈健康發展
賀建明
通過科技賦能,青稞這種生長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的特有作物逐漸被大眾所知。然而要想成功“出圈”,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首先,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增產,要生產出足夠優質的青稞原料。因此,要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強化科技支撐,提高生產能力;認真落實青稞生產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這些是首當其沖要做好的工作。
其次,隨著科研機構對青稞營養保健功能的深入挖掘研究,應讓消費者對青稞的營養價值有更深入的了解。要用縝密的科學研究、翔實而全面的數據,做好青稞營養價值的宣傳;結合“健康中國”建設,加強對青稞產品市場定位研究,充分挖掘青稞食品保健價值,鼓勵企業開展高端保健食品研發。
最后,要大力發展青稞精深加工,促進企業與科研院所、高校的產學研融合,推動青稞產業化經營。青稞食用方法相對單一、口感單調。要想打開廣闊市場,產品多層次研發、口感提升是關鍵。要大力開發系列休閑產品,滿足消費者日常休閑和旅游市場消費需求,推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
青稞是西藏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也是西藏最具優勢的特色原料作物。青稞產業發展是保障西藏糧食安全的壓艙石,更是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政府和市場要找準角色定位,相互配合,扶植龍頭企業,推進青稞產品品牌整合,培育一批名牌產品,促進青稞產業規模化發展。
陜西延安榆錢飯飄香 春天里的獨特時令美食
豐收不只在金秋 春天也聞瓜果香
“疫”樣的春天,別樣的春耕
【續寫春天的故事】山東在城市更新中探索歷史文化保護新路徑
一粒種子的春天“芯”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