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天津日報 2022-04-22 16:08:20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于產業振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要求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等,體現出農業的重要地位,也為農業綠色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共天津市委關于制定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打造現代都市型農業升級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全方位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家園和綠色田園。可見,農業綠色發展是2022年度“三農”重點工作的具體表現,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須拓展綠色空間,優化農業發展布局;激發綠色潛力,提升農業發展價值;培育綠色產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健全綠色機制,強化農業發展保障。
拓展綠色空間,優化農業發展布局。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堅持綠色引領與統籌規劃相結合的理念。一是統籌城鄉空間布局。城市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整體大環境改善的基礎之上,它追求的是一種“亦城亦鄉的空間結構”。因此,要統籌城鄉綠色發展,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措施,將農業綠色發展擺在突出位置,科學劃定生態、農業和城鎮等空間界限,嚴格管制土地用途,構建城、村、人、田和諧共生的生態體系。二是堅持把生態環境建設與產業開發、農民脫貧致富、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始終遵循“協調、循環、再生、共生”的基本原理,利用人、生物與環境之間的能量轉換定律和生物之間的共生、共養的基本規律,促進物質的多次有效利用,基本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與生態協同共生的農業發展新格局。三是堅持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有機結合,對農業的發展模式、發展規模、產業布局進行全方位規劃,使其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之中,與環境建設、城鎮建設、社會建設協調一致。
激發綠色潛力,提升農業發展價值。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以綠色為導向,發揮市場作用,激發各類主體內生動力,注重“數實結合”,推動農業綠色轉型。一是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充分挖掘農業減碳固碳潛力,建立農業碳匯價值評估體系,開展農業生態價值核算,探索建立碳匯產品生態價值實現機制,加快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二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將農業綠色發展定位在高端有機農業,主動占據農業產業的品質制高點,為城鄉居民提供有機、綠色、優質農產品的同時,亦為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觀光休閑和綠色屏障,實現城鄉社會融合。三是釋放“股民”的生態紅利。巧借“綠水青山”盤活農村資源,采取股份合作、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等多種形式,將小農戶以“股民”身份融入綠色農業產業鏈,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結機制,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四是推進“數商興民”生態工程。按照“政府搭臺、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方式,依托“互聯網+”,加快建設線上線下融合的對接平臺,對職業農民進行培訓,鼓勵農民變身“帶貨主播”,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對新品種的上市或需求進行發布,實現綠色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保障農民穩定增收;對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進行宣傳,著力打造“津農精品”品牌,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附加值。
培育綠色產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要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生產、生活、休閑、旅游、科普、生態、凈化、防災等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即全鏈條、多層次、全方位、整體性的農業綠色發展,這也體現了城市與鄉村、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一是打造綠色田園綜合體。以綠色生態屏障為契機,深入挖掘“雙城生態屏障、津沽綠色之洲”的生態資源優勢,繼承和發揚傳統農業技術的精華,推進傳統農業與精深加工、文化、教育、旅游、信息、康養、餐飲等產業深度融合,延伸綠色產業鏈,提升綠色價值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二是發展循環農業。以綠色生態農業為基礎,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利用可開發的空閑地、廢棄地發展設施農業,推廣稻蟹、稻蝦立體生態養殖模式、水稻基質育秧技術及產業全程機械化技術,利用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優質有機肥,形成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三是打造特色綠色產業。按照城市布局、主導產業和農業綠色發展的現有基礎條件,探索“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大力發展垛田花海、果園花田、林下經濟、池塘養殖等特色產業,并通過建設教學體驗式基地、開展果園認養服務及設立“網紅打卡地”,提升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變綠色為效益,確保綠色生態保護和農民增收雙贏。
健全綠色機制,強化農業發展保障。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須強化技術支持,健全鄉村金融服務體系,完善有關的法規制度和有效的綠色發展機制。一是健全綠色技術的攻關研究和推廣機制,包括農業綠色評價指標、管理認證方法、環境控制技術、減碳增匯型農業技術等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的生產技術體系和產業標準體系,為農業綠色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撐。二是健全鄉村金融服務體系,支持農業綠色轉型。根據不同類型的涉農金融機構,建立不同的監管模式,并加大政策傾斜,激勵更多金融機構涉足有特色、有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綠色農業項目、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生物農藥等綠色農業技術、農業綠色轉型中經濟薄弱的村莊等。豐富農村金融投入多樣性,鼓勵社會資本向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推出多元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支持農業綠色發展。三是構建法律法規保障體系,依法保護和治理生態環境,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建設進程,使農業發展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同時,建立綠色防控預警機制,對各類農作物生產和銷售的全程進行監測、跟蹤,定期發布綠色農產品監測預警報告,確保綠色優質農產品的供給。
天津港集團一季度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62.7萬標準箱
江蘇10部門開展就業富民助力鄉村振興行動
農業農村部:6種水果均價比21日降1.7%
廣東舉全省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
生態環境部:加大農村環境整治力度,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