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2022-04-28 11:11:50
1、我國油脂油料高度對外依賴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是我國老百姓常用的食用油脂,棕櫚油主要是用于烹炸食品。預計2022年我國植物油消費量為3600多萬噸,其中大豆油的消費量為1750萬噸,菜籽油的消費量為510萬噸,花生油的消費量為355萬噸,葵花籽油的消費量為260萬噸,棕櫚油的消費量為525萬噸,上述五種油脂占我國植物油消費比重的95%左右。
然而,由于我國耕地主要用于生產主糧,我國的油料產量遠遠滿足不了消費需求。2021年國產大豆的產量只有1640萬噸,2022年各省都在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預計2022年我國大豆的產量為1750萬噸-1800萬噸。2021年-2022年國內利用冬季閑田種植冬油菜籽,預計2022年油菜籽的產量為650萬噸左右。預計2022年花生產量為1820萬噸左右,預計2022年葵花籽產量為300萬噸左右。上述國內油料產量僅能維持目前國內油脂消費的10-15%左右。
盡管國內積極擴種大豆,推廣飼用豆粕的減量替代,但是仍然需要進口大豆榨取油脂,預計2022年需要進口9500-9700萬噸大豆和100萬噸豆油。預計需要進口230萬噸油菜籽和170萬噸菜籽油。預計需要進口100萬噸花生和30萬噸花生油。預計需要進口將近20萬噸葵花籽和200萬噸左右的葵花籽油。以及預計進口500萬噸左右的棕櫚油。整個中國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高達80%以上。
圖表1 我國油脂油料產量進口量和消費量統計

2、當前國際油脂油料供應緊張
當前,國際油脂油料供應較為緊張。我國主要進口烏克蘭和俄羅斯葵花籽油,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第一大葵花籽油出口國烏克蘭在2022年上半年無法有效對全球供應。我國主要進口加拿大油菜籽和菜籽油,但是加拿大2021年下半年受到嚴重干旱天氣導致油菜籽大幅減產,加拿大谷物理事會的數據顯示,2021/22年度第34周內油菜籽出口量只有800噸,創下本市場年度最低出口記錄,事實上2022年2月份以來加拿大已經沒有多少油菜籽可以供應出口,剩余的油菜籽大部分將用于加拿大本國國內壓榨。
我國大豆主要進口美國和巴西,但是南美大陸2022年1月份起遭遇拉尼娜現象,導致出現嚴重干旱,大豆減產。美國農業部2022年4月份報告將巴西大豆產量下調至1.25億噸,阿根廷大豆產量下調至4350萬噸,全球大豆庫存下調至8958萬噸。盡管美國農業部4月份發布了2022年度美國大豆種植意向顯示大豆種植預計面積為9095.5萬英畝,高于市場預期,但是未來天氣對美國大豆的產量仍產生較大影響。
我國棕櫚油進口量的99%來自東南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2021年受疫情影響,勞工無法入境采摘棕櫚果,導致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產受到較大影響。馬來西亞2022年4月MPOB報告顯示,馬來西亞已經連續5個月棕櫚油庫存下降。盡管2022年3月份以來棕櫚油產量季節性增加,并在4月份重新開放邊境允許勞工進入,但是由于5月份是當地重要傳統節日,預計勞動力供應緊張在5月底6月初才可以得以緩解。另一個棕櫚油主產國是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在2022年3月份起限制棕櫚油出口,后期又取消了出口限制,但是提高了出口關稅,仍有限制棕櫚油出口,提升市場行情的意圖。
3、我國積極擴大油料作物的種植面積
在當前全球油脂油料供應緊張,以及2021年國產大豆產量大幅度下降情況下,農村農業部將擴大大豆油料生產作為2022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目前全國多個省份均出臺大豆擴種計劃,黑龍江新增大豆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內蒙古擴種430萬畝大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1500萬畝以上。
與此同時,2021年下半年起,國內鼓勵農戶利用冬季閑田種植冬油菜籽,并且各地方也給予相應補貼,2022年油菜籽的產量將會增加10-30萬噸。國家也積極發展木本油脂如山茶油等,以此增加國內油脂油料供應,降低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
但是,國產大豆主要用于制作豆制品,基本上不用于壓榨油脂。菜籽油由于目前價格較高,市場下游走貨量較低,加之花生油和葵花籽油對其替代性不斷增強,菜籽油的需求量明顯不足。因此,在國內主要耕地用于糧食生產的前提下,即使擴大大豆和油菜籽種植規模,國內油脂油料的自主供應仍無法得到有效滿足。
4、花生和油葵是提升我國油脂油料自給率的希望
當前,受俄烏沖突影響,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多國限制糧食出口,全球糧食價格高位運行。在這一全球大環境下,保證我國糧食供應成為當前首要任務。現有的耕地將主要用于生產水稻、小麥和玉米三大主糧。盡管國內擴種大豆和油菜籽,但是二者含油率和出油量較低,無法有效提升國內油脂油料的自給率。
4.1 國內油料含油率和出油量
大豆、油菜籽和花生是我國三大油料作物,其中油菜籽含油量為32%-38%,國產大豆含油量僅有12%-17%,而進口大豆的含油量也只有18%-20%。普通花生的含油量高達46-50%左右,高油酸花生籽仁含油率55%左右,出油率在52%左右。油用葵花籽的含油率在45%左右。
目前,一畝國產大豆的出油量為30斤-40斤,進口大豆折算一畝地大約出油95斤-100斤,一畝油菜籽的出油量為100斤-120斤,一畝普通花生的出油量在230斤-240斤,一畝高油酸花生的出油量在250斤-260斤,一畝葵花籽的出油量在150斤-170斤,可見花生和油葵的含油率和出油量遠高于大豆和油菜籽,尤其是高油酸花生,是未來花生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
圖表2 我國主要油料作物單產和含油率以及出油量

4.2 花生是我國目前唯一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油料作物
花生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也是我國目前唯一可以實現自給自足的油料作物。除了青藏高原和港澳地區,其他各地區均有花生種植。2021年我國花生種植面積為7125萬畝,總產量為1820萬噸。河南和山東是我國花生第一大和第二大產區,兩省產量占全國總產量將近一半。
普通的花生單產在300-500斤/畝左右,一畝普通花生榨油在230-240斤,預計2022年我國花生油消費量為355萬噸,花生壓榨量為1020萬噸,理論測算相當于7000多萬畝的花生中有4500萬畝普通花生用于榨油。
最近幾年高油酸花生種植規模不斷攀升,預計2022年全國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將會超過600萬畝,產量將超過120萬噸。高油酸花生平均單產在500-700斤/畝左右,一畝高油酸花生榨油在250-260斤,理論上相當于8畝高油酸花生可以榨出1噸花生油。如果7000多萬畝的花生中,種植3500萬畝高油酸花生就可以滿足當前國內花生油的需求,相對于普通花生需要4500萬畝滿足當前花生油的需求,高油酸花生可以節約土地1000萬畝左右。
種植高油酸花生節約的1000萬畝土地,如果種植小麥的話,按照750斤/畝的產量,生產一噸小麥需要3畝土地,理論上1000萬畝土地可以至少生產300-330萬噸小麥。2021年我國進口了970萬噸小麥,相當于三分之一的小麥進口量可以實現國內自給。
4.3 油用葵花籽不與糧食爭地,可以沿長城一線形成葵花籽種植帶
國內葵花籽油目前消費量在260萬噸左右,其中約200萬噸需要進口。國內葵花籽油只生產將近60萬噸。目前國內葵花籽種植面積為1650萬畝。產量在290-300萬噸。油葵的畝產量大約為300-400斤左右。生產1噸葵花籽相當于5-6畝土地。100斤的油葵可以榨油40-42斤,一畝地可以生產150-170斤左右葵花籽油。11-13畝土地可以生產一噸葵花籽油。也就是說理論上國內需要至少550-650萬畝葵花籽用于榨油,相當于我國葵花籽種植面積的30%-40%左右。
如果260萬噸葵花籽油完全自給自足,至少需要2500萬畝土地生產葵花籽。預計到2025年國內葵花籽油的需求量將會達到300萬噸。理論上至少需要將近3000萬畝的土地才可以滿足國內葵花籽油的生產消費需求,這不包括食用葵花籽的需求,如果算上食用葵花籽至少要比現在多種植1500-2000萬畝的葵花籽。
葵花籽從南部的廣西到北部的內蒙古、新疆均可以種植,內蒙古和新疆是我國葵花籽第一第二大主產區,其中內蒙古葵花籽產量占據全國60%左右,內蒙古五原縣是全國最大的葵花籽生產地區。除此之外,河北、甘肅、山西、陜西、吉林都是葵花籽重要種植地區。
圖表3中國葵花籽播種面積前10省份

在我國耕地主要用于生產糧食的情況下,不可能大規模種植葵花籽。但是,葵花籽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葵花籽對土壤是“隨遇而安”,并不挑剔的。種植葵花籽比較適宜的土壤是黑鈣土、栗鈣土,以及春汛后的河床沖積土。但是這些土壤較為優質,主要用于國內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種植,因此我國葵花籽主要種植地區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西北地區。這些地區土壤多為鹽漬鹽堿化土、沙土。土壤的腐殖質含量一般偏低,土壤質地也多為沙性[1]。這些土壤并不適宜種糧食和經濟作物,因此葵花籽種植區域對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生產并沒有影響。
葵花籽具有抗旱耐堿的特性,一般含鹽在0.4%以下的中輕度鹽堿地上都可以種植。這些土地不適宜種植糧食和經濟作物。目前我國受鹽堿化危害的耕地達1.4億畝,絕大部分分布于西北地區新疆、河西走廊、柴達木盆地、河套平原、銀川平原等,與我國葵花籽種植區域重合。也有分布在東北平原西部以及嫩江流域,江蘇沿海地區和黃淮海平原[2]。目前,西北地區鹽堿化耕地面積約在2000萬畝左右。東北地區松嫩平原鹽堿化耕地可開發利用約在2100萬畝。山西北部地區鹽堿化土地約在250萬畝[2][3]。如果科學技術能夠有效降低土壤鹽堿化,并開發利用種植葵花籽,則國內葵花籽及葵花籽油的生產消費需求就有可能做到完全自給自足。
此外,我國葵花籽主要種植省份和區域均在長城一線,因此我國葵花籽完全可以沿長城一線形成葵花籽種植帶。內蒙古是我國第一大葵花籽種植省份,內蒙古也我國東西跨度最大的省份。東部與吉林接壤的白城地區是吉林省重要的葵花籽及綠豆紅豆種植區域,與遼寧接壤的朝陽市氣候、土壤環境也適宜葵花籽的種植。與河北北部接壤張家口市和山西接壤大同市都是兩省重要的葵花籽種植區域。西北的陜西北部、寧夏和甘肅河西走廊都是葵花籽的重要生產區域。這些重要的生產地區均在長城沿線,以干旱半干旱氣候為主,土壤以沙土、沙壤土為主,適宜葵花籽種植,又不是主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地區,不存在與糧食和經濟作物爭地的現象。因此國家如果可以在長城沿線規劃葵花籽種植帶,將有利于提高我國葵花籽及葵花籽油供應,最終有利于提升國家整體油脂油料的自給率。
當前,高油酸花生與普通花生差別不大,育種產量偏低,也缺少專業快速監測工具,難以有效推廣。我國葵花籽僅有幾個縣域大規模種植,葵花籽主要以食用消費為主,油葵占比偏低。葵花籽油和花生油占我國植物油脂消費比重并不高。但是在國家大力提升我國油脂油料自給率的背景下,花生和油葵的含油率和出油量遠高于大豆和油菜籽,理論上只需要種植3500多萬畝高油酸花生即可滿足當前花生油的需求,并可以節約將近1000萬畝土地用于生產糧食。建立長城沿線葵花籽種植地帶,擴大油葵種植規模,加強對沙壤土,沙土以及鹽堿化土地的開發治理,理論上很有可能多出1500多萬畝的葵花籽種植區域,那么我國的葵花籽油理論上將可以實現完全的自給自足,最終提升我國整體的油脂油料自給率。
參考文獻
[1]主要來自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
[2]楊勁松,姚榮江.我國鹽堿地的治理與農業高效利用.2020
[3]韓國彪.我國鹽堿土的分布及治理情況.2021
甘南州農業農村局調研督查全州農機安全生產和裝備提升工作
“云上”農機地頭展——新機具大顯身手,助力花生春耕春播
我國首套高海拔地區特大型煤化工項目在青海開工
我國首次啟動碳-14批量化生產
國家林草局: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正值高火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