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2022-05-08 15:28:39
中新網三亞5月8日電 (記者 王曉斌)5月7日,海南三亞崖州區(壩頭)南繁公共試驗基地,幾位游客在金黃的稻田中拍照。這里是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攻關試驗示范點。前一日,該示范點早稻測產910公斤。科研工作者說,對完成今年雙季畝產1500公斤目標充滿信心,將繼續傳承袁隆平精神,將“論文寫在大地上”。
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公斤攻關示范項目是以袁隆平為首席科學家,在2020年12月啟動的試驗項目。實驗要求在同一示范點,連續兩年早造和晚造水稻達到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產量。2021年,壩頭基地示范點雙季稻平均畝產已達1586.86公斤。
“現在我們達到早造畝產910公斤,非常高興。”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壩頭示范點負責人陳燦介紹,本季早造水稻品種依然是袁隆平團隊研發的“湘兩優900”(又稱“超優千號”)。期間雖遭遇低溫等不良影響,但仍取得設定的目標,說明品種和技術的穩定性得到了驗證。
記者7日下午在示范點看到,除了6日隨機選取的三丘稻田收割完成,其他水稻還處在待收狀態。看著金黃的稻穗,南繁科研工作者們表示,袁隆平院士已離世近一年,其精神品質會一直激勵廣大育種人。
“袁老師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態度一直影響著我。”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技術員冀占東說,壩頭基地示范點今年的生產管理水平好過去年,水稻成熟度也比去年好,但是水稻干物質沒有去年積累得多,“這要求我們進一步精準施肥,提高水稻的干物質向籽粒轉運的效率”。
“雜交水稻是我們中國農業的名片,雙季畝產1500公斤為這張名片又增加了一抹亮色。”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涂升斌是“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稻麥品種技術創新轉移聯盟(ANSO-RWIT)秘書長,涂升斌說,壩頭基地示范點的豐收,說明相關良種良法具備可復制性,將繼續傳承袁隆平精神,“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完)
及時兌付種糧補貼、加大播種機拖拉機補貼力度,吉林省出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若干意見
良種下播 豐收在望
浙江麗水:傳承革命“紅” 發展生態“綠”
曲沃縣:春耕備耕忙 夏糧豐收穩
北京:減少單位內部人員流動 減少線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