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衡水日報 2022-05-10 16:43:39
本報訊(王鶴、楊飛飛)近年來,饒陽縣饒陽鎮著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農田灌溉、生態補水等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以抓“節水、治水、引水、興水”為重要舉措,補短板、提能力、求實效,全力做好鄉村振興“水文章”。
抓節水,惠民生。該鎮聚焦減少地下水壓采,依托旱作雨養、季節性休耕、淺埋滴灌等農業項目,進一步改善農業種植結構,打造“一廊多帶”的節水格局。“一廊”即堤北萬畝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廊道,涉及行洪區10余個村莊,以旱作雨養、季節性休耕等項目為引領,借助河渠引水工程,打造1.2萬畝集中連片、節水高效的高標準糧田;“多帶”即各村小麥玉米淺埋滴灌、紅薯膜下滴灌實施區。節水技術的推廣減少了人工、降低了勞動力,實現了畝均省水60立方米、省時0.8小時、省電30度,同時,降低了化肥使用量20%以上,降低了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和土壤板結。去年該鎮完成旱作雨養項目1.1萬畝,季節休耕3000畝,淺埋滴灌5000畝,關停機井124眼,減少壓采350萬立方米以上。
抓治水,治“五亂”。該鎮以打造美麗河湖水環境為目標,在全鎮范圍內開展河湖亂占、亂采、亂堆、亂建和亂倒垃圾等清理整治攻堅行動。他們通過宣傳車、大喇叭、微信群、公眾號等形式廣泛宣傳,以“小治理不過天,大治理不超周”的原則,人員、鏟車、鉤機齊上陣,營造了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開展拉網式排查,組建鎮、村、網格員三級網格隊伍,通過“人員+無人機”,構建全方位、無死角的網格化排查機制。各河長通過實地察看水質情況、環境衛生、沿岸水生態及“河長制”公示牌設置等,及時將河道管護情況上傳到客戶端,并對巡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作現場整改落實。在監督管理上,他們開展清單式部署,對巡河的頻次、質量情況進行日通報、日調度,確保巡查到位。截至目前,全鎮共設置鎮村級河長27名,清理垃圾2萬余立方米、棄土棄渣3125立方米、樹障1萬余棵,拆除臨時違建6處。
抓引水,興水利。該鎮把引水工程作為改善民生福祉、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改良農田灌溉的重要保障。他們積極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將飲水安全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目前,全鎮35個村已實現農村自來水“村村通”;同時,大力建設重點農田水利工程,投資420余萬元對滹沱河流域附近村莊實施農田水利設施項目,扎實做好農田水利灌溉渠道的清淤疏浚和互連互通工作。今年將對6個村莊實施改造,安裝滴灌管線1.3萬米、防滲管道1.4萬米、滴灌帶16.2萬米,改造后惠及耕地7000余畝,受益人口4000余人。
抓興水,美環境。該鎮依托河、塘、渠,打造景觀、游園、憩園,全面釋放水活力、水魅力。他們對轄區40余個坑塘清理后,進行第三方公司專業化環衛外包,確保坑塘干凈衛生;開展坑塘綠化美化改造,種植樹木1500余棵,改造廢棄坑塘5個,“泥”塘變成了“靚”塘,成了人們休憩娛樂的好去處。該鎮故城村依托城關分干水系連通、河道清淤疏浚等措施,投資30余萬元對渠段進行了游船、亭崗等水文景觀打造,每到春夏,小橋流水、樹木興茂、魚兒嬉戲、老少游憩,別具一格。同時,他們將坑塘治理與壯大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故城村培育觀賞荷花1萬株,實現經濟收入3萬元以上;端午村利用凈化美化后坑塘,開展漁業養殖,成為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