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生活2022-05-23 09:03:42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國內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發展方向,并著重強調了各利益相關方在職教質量提升中的社會責任和推進方向。
5月8日-14日,新法修訂后的第一個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全國范圍內有序開展,各地將學習宣傳職業教育法作為宣傳重點,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在此期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方晉結合基金會的政策研究和試點干預經驗,就職業教育發展的新環境、新政策、新方向等方面進行深度的剖析。
共同富裕經濟轉型,職業教育發揮戰略影響
新《職業教育法》的修訂和實施基于國家扎實推動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大背景,推進共同富裕有多重目標和實現路徑,為全體人民創造公平的受教育機會就是其中之一。
方晉強調,對于多數人來說勞動是致富根本,職業教育發展就是提升我國人力資本必不可少的支撐體系。國家明確共同富裕的目標重點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而技術工人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提高技術工人工資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加入技術工人隊伍,這些與新職業教育法的推動方向是一致的。因此,職業教育發展本質上可以將教育與勞動致富相結合,增強向上流通性,構建穩定的社會經濟結構,助力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下簡稱“基金會”)發起的“贏未來:職業教育提升計劃”社會試驗項目長期關注職業教育發展。根據其2016-2018年的調查數據顯示,項目覆蓋的中職學生群體中,約有80%左右學生來自農村,其中51%家庭年收入不足10000元。職業教育為這些來自農村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為他們順利就業打下了基礎。同時,職業教育還涵蓋了為市場的勞動力提供在崗培訓和再就業培訓,為鄉村地區輸出符合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年來也在大力扶持鄉村地區職業教育建設,通過規劃地方試驗項目來支持國家推進脫貧攻堅政策。例如,基金會在畢節和當地政府合作設立“畢節農村兒童發展綜合示范區”,對欠發達農村地區的兒童實施從出生到就業的全生命周期試驗項目。示范區中的職業教育項目聯合合作企業,將行業前沿理論和實踐知識傳遞給學校師生,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目標實現。
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發展高度符合中國高速發展和經濟轉型的戰略需要。據人社部和工信部發布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國制造業10大重點領域2020年的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人,2025年這個數字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方晉表示,“隨著全球科技的不斷發展,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將會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職業教育法實施,釋放積極發展信號
新職業教育法自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相關法條對于塑造職業教育的新未來指明了方向,方晉認為本次新法案中有三個值得重點關注并且具有影響深遠意義的要點:
首先,職業教育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作為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
對此,方晉指出“職業教育不被認可、污名化是一個長期且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職業學校招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長久以來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參照國際發展經驗,發展職業教育和培養技術技能工人是一種非常合理的教育和職業選擇。從長遠來看,想要切實改變社會觀念,還需要社會多方共同的努力。
所以,通過這種立法形式,并由國家主導,采取職業教育活動周等積極的引導措施,對于改變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其他公眾對職教的看法具有重要意義。例如,法律中第九條明確提到,國家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并且設定每年5月第2周為職業教育活動周 。
第二,全國將開辟多元的職校學生上升渠道,實現教育渠道的相互融通。例如,第十二條新增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融通,初級、中級、高級職業教育有效貫通,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新法要求社會為職校學生創造公平就業環境,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同層次普通學校學生享有平等機會。
方晉舉例說明,基金會發起的“贏未來計劃”項目中試點學校畢業生就有資格參加202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3+證書”統考。學生們將來可以選擇廣東省一流高職院校等優質高職院校,甚至選擇本科院校,最終獲取全日制本科文憑。
最后,新法明確提出實施職業教育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強調了行業和企業在 支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社會責任 ,鼓勵企業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企業可以憑借自身的資源和技術優勢直接參與組織人才培養,這將有助于職業院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培養出來的人才也更加符合企業的需求,從而通過產教融合實現一種多方共贏的局面。
基金會于2021年發起的“贏未來”校企合作行動計劃 一直致力于創新項目合作企業和試點學校的溝通機制,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行動計劃內容包括開展專業培訓、技能比賽、課程資源共享、職業生涯導師試點等,它們不僅從實踐層面驗證了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還為師生及廣大相關利益方提供了示范案例。
利益相關方聯動,搭建系統行動網絡
雖說有法在前,但落實職業教育發展更有賴于各個利益相關聯合推動建設系統工程。方晉認為“從中央到地方,從學校到企業,從學生到家長都應相互支持協作,才能共創職教發展新局面。”
首先,各級人民政府在普及新法的同時,需要在創造公平就業環境方面發揮示范作用。例如,地方公務員招聘就應及時解除對職業教育本科生的限制,為畢業學生提供平等就業的機會,又能減少職校招生和辦學的障礙。
再者,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校企之間的深度融合。從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在參與辦學、提供實習崗位以及開展相應的師生培訓等方面都能夠發揮積極作用。職業學校,特別是縣一級的中等職業學校,應當更加注重對最新科學技術、產業發展的研判,合理設置適合本校和本地區產業發展的專業,為順利開展產教融合實踐做好長期規劃。
最后,社會大眾以及家庭的教育觀念轉化引導也十分重要。一方面,社會中有關職業教育大有可為的的宣傳亟待展開,需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活動周、技能大賽等平臺和機會,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風尚。另一方面,對于家庭來說,家長也應及時主動了解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更新教育擇業觀念,加強家校之間的交流,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
此外,方晉強調“社會組織的參與職業教育領域是非常重要的,雖然目前教育相關的公益組織數量眾多,但他們更多關注的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唯獨參與職業教育工作的教育組織機構相對較少,希望未來社會中能夠涌現更多更有效的方式來鼓勵和引導各類團體的參與。”
基金會持續發力社會試驗、政策研究及公眾倡導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所屬的智庫型基金會,旨在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2013年起,基金會受教育部委托進行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評估,并于2016年啟動“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計劃”( 2020 年更名為“贏未來:職業教育提升計劃”),不斷通過政策研究、試點干預的形式推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
方晉表示:“新的政策環境下,基金會將持續搭建利益相關方交流平臺,邀請教育相關領域專家開展前沿的問題研究以及政策的評估。例如,2019年基金會舉辦首屆“贏未來:職業教育發展國際研討會”,2021年繼續舉辦了“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研討會。鑒于職業教育在國外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議題,所以基金會在未來將繼續發揮其在交流研討方面的特長,為職業教育高端國際交流、經驗互鑒搭建平臺,讓社會各界共同關注中國職業教育發展。
2022年職業教育活動周的主題為“技能,讓生活更美好”。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響應政策號召,創新推廣舉措,調動企業及企業家、高校師生、互聯網媒體、知名公眾人物等多元力量廣泛參與,順利開展了包括“專業領航員”讓生活更美好的一技之長”短視頻分享活動、“職場加油站”大咖直播課,新《職業教育法》專家研討會等活動,并向全社會倡導職業教育的積極意義。
社會中職業教育形象的改善有賴于社會各界力量的持續努力,通過優化互聯網相關輿論環境輻射到更多的公眾群體,才能共同迎來以崇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為主流的新時代。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技術推廣中心水產技術處赴鄂爾多斯、巴彥淖爾落實項目實施點
穩住農業基本盤,實施農業“雙強”行動,浙江省印發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施意見
釋放科技溫度 幫扶“銀發族”走出數字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