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2022-06-24 14:05:50
人民網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余璐)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在現有7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和即將建成的廣東新豐國家大氣本底站基礎上,在膠東半島、黃淮、四川盆地、錫林郭勒草原等區域選址新建8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實現16個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國家大氣本底站全覆蓋。
中國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此舉旨在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增強大氣本底觀測能力和溫室氣體本底濃度聯網觀測能力,加快完善國家大氣本底觀測站網,提升關鍵大氣成分長期觀測能力,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據介紹,大氣本底站觀測溫室氣體和大氣臭氧等反應性氣體、氣溶膠、太陽輻射等數十個要素,其觀測結果體現較大尺度大氣不直接受人為污染影響且混合均勻之后的平均狀況。作為較早開展該項觀測業務的國家之一,目前,我國建立了“1(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6(北京上甸子、黑龍江龍鳳山、浙江臨安、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達拉區域大氣本底站)”共7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形成了國家級大氣本底觀測網絡。
新建8個國家大氣本底站后,我國將實現每個氣候系統關鍵觀測區至少有一個國家大氣本底站。據了解,本次新增選址布局,由中國氣象局依據中國氣候觀測系統實施方案布局要求,按照需求牽引、科學合理、著眼長遠、統籌節約的原則展開。
“大氣本底站站址選定工作要求嚴苛,一般選擇在遠離人類活動和污染源的地區,以最大限度‘還原’大氣的本來面目。”中國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氣象局對站址氣流三維軌跡計算分析、環境場遙感情況、站址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和規劃、土地使用及基礎設施等明確了具體要求,組建了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和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專家構成的實施組,并將邀請部分專家指導選址工作,以確保站址篩選、可行性觀測試驗等工作的科學性、嚴謹性。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蔬菜輕簡化生產技術裝備集成與應用”召開工作交流會
陜西省農業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參與承擔的國家及省級科研項目順利通過驗收
中國熱科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農特產品收獲技術與裝備研發”順利通過項目綜合績效評價
新突破!中國農機院獲批16期國家援外培訓項目
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
前5個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3%
湖南衡陽祁東:志愿服務助力黃花菜摘收
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亮相河北省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暨谷物收獲機械糧損測試現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