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2022-07-01 08:34:10
當前,隨著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國生產有序恢復,消費逐步回升。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線上消費占比持續提升,一種新業態“即時零售”推動了超市和便利店銷售額的穩步增長。
所謂即時零售,是一種實體商超等本地零售店依托網絡,就近為消費者實現1小時乃至30分鐘內快速送達的零售模式。這一新業態由市場力量所催生,是實體小店與數字經濟合力攻堅克難、捕捉商機的成果,也是政策支持的結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美團平臺上的超市便利店線上訂單額連續保持了約70%的增速,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消費市場的勃勃生機與我國經濟的強勁韌性。
即時零售的特點一是“近”,二是“快”,關鍵詞是“本地”。線下實體店借助數字經濟服務更多本地消費者,需求、供給和履約全都留在本地,形成了“扎根本地”的新模式。如果將全國大市場通過快遞物流的連接比喻為“動脈”,那么消費者與本地實體店之間的聯系就是商品流通的“毛細血管”。在供需互動中充分運用“本地供給”,提升“毛細血管”的效率以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催生了即時零售的興起。
即時零售模式適應了疫情下特有的消費需要。例如,一段時間以來露營用品銷量增長較快,母嬰用品、文具、水果生鮮、植物花卉等品類訂單也增幅明顯,“外賣當作快遞用”成為很多消費者的自發購物形式。即時零售的經濟效應與社會價值的源頭是本地供需無縫對接,而從供給側看,平臺企業不斷投入建設即時物流體系、本地前置倉等,也創造了即時零售在疫情期間服務居民生活需求的客觀條件。
市場的形成是多方合力的結果。在今年4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中,提出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擴大升級信息消費,培育壯大智慧產品和智慧零售等消費新業態。正是看到本地門店復蘇對促消費的重要作用,各級政府部門采取多種舉措大力幫扶商戶,政策的春風“吹綠”了即時零售,使其獲得了快速發展。
艾瑞咨詢研究預測,到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近9000億元。即時零售的興起表明,我國城鄉居民的本地消費潛力是巨大的,關鍵在于其能否得到充分有效釋放,能不能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在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市場力量來提振消費,能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使消費成為穩經濟大盤的有力支撐。(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耿 陽)
文旅部門下半年將組織實施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行動計劃
重慶萬州區:做實消費幫扶 助推鄉村振興
促進汽車消費又出新舉措 消費者將有更多選擇
安徽推出夏季促消費系列精品活動
透過“618”看消費亮點 平均每天有近1萬場原生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