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2-07-18 14:39:34
今年以來,騰沖市荷花鎮明確了“干部下沉在一線、黨員沖鋒在一線、群眾匯聚在一線、多方協同在一線”的4個“一線”工作思路,全力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點創建工作。
黨員主動擔當。鎮村兩級分別成立了鄉村振興示范點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實行一把手負責制。同時,社區“兩委”成員兼任示范點黨支部書記及黨小組長,33名黨員主動為示范點建設貢獻力量。干部主動作為。建立主要領導掛點、副職領導包片、鎮村組干部聯戶的模式,把兩個示范點劃分為十個片區,全體干部職工全覆蓋包保40個“十戶聯防”組。組織30歲以下干部職工,開展“每人一個小點子,助力示范點創建”活動,力促干部高效務實推進示范點創建。群團主動參與。村內老年協會、婦女之家、文明理事會、青年頭等群團組織主動參與,在人居環境提升、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以“黨支部+合作社”模式開發新型經營主體。黨組織牽頭成立甘蔗寨柏子仁專業合作社,動員450多戶農戶種植9800余株柏子仁樹,農戶將自己的柏子仁進行簡易的加工、包裝,再由合作社統一銷售,實現年產值100余萬元。以“互聯網+庭院經濟”模式帶動農民致富增收。以農特產品產銷為一體的新型電商合作社立茵堂,廣泛動員農戶在自家院內種植黃楊、地柏等經濟景觀作物,適時將生姜、洋芋等滯銷的農產品“掛”到網上,拓寬農產品收入。截止2022年6月,合作社全網粉絲數超過24萬,年銷售額達到1000余萬元,共帶動60余戶農戶增收。以“業態水美+特色美食+田園采摘”模式開發壩派農旅結合的鄉村旅游。“山泉水”“溫泉水”“過寨水”使得壩派鱘魚、鱷魚等特色水產養殖井然發展,康養溫泉、激情漂流等康養業態全面盤活,黃果樹、沙坡腳水電站運行順暢。壩派巨泉及壩派撒撇、壩派油炸谷花魚等特色傣味在騰沖久負盛名,日平均接待游客500余人次。草莓、百香果、沃柑、羊奶果等熱區水果種植面積達到1170畝,田園采摘逐漸成為群眾增收的又一有效途徑。
人居環境常態保潔。圍繞環境衛生短板弱項,鎮村干部職工共開展集中整治28次,發動干部群眾3000余人次,先后新建竹籬笆1700余米,木質護欄220余米,種植芭蕉樹120余株,栽種花卉500余株,壘砌石墻1000余立方米,治理進村道路臟亂差300余米,治理魚塘岸邊環境400余米。“小手牽大手”深化眾參與。教育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發動7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小手牽大手”的方式,主動帶領父母參與網格區衛生常態化治理,包段種植向日葵3000余株,進一步營造了村莊美化人人參與的濃郁氛圍。工程項目注入強勁動力。先后投資1575萬元對示范點的4000余米道路進行美化亮化綠化,對3200平方米村內風貌墻體進行美化,實施甘蔗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建柏子仁文化體驗館1座,改造旅游公廁3座,修復茶馬古道700余米,修復傳統建筑1處。
努力弘揚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壩派,通過繪制傣族特色墻畫、簸箕畫,定期表演傣族特色舞蹈嘎光嘎秧舞等方式弘揚特色傣族文化。在甘蔗寨,通過繪制佤族文化墻畫,定期開展佤族清戲表演,舉辦篝火晚會進行佤族歌舞表演,恢復馬幫古道等方式弘揚特色佤族文化和馬幫文化。全力傳承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通過舉辦傣族潑水節、佤族新米節等傳統節日,設立傣文研習館、在學校開展傣文教學、開展佤族清戲進課堂、師帶徒等方式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瑰寶。大力宣傳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組建一支由36名鎮村干部組成的荷花鎮宣傳小分隊,利用美文、短視頻等向外推介荷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美食。共發布文章320余篇,短視頻25期。
吸引鄉土人才返鄉創業。藺如喜等5名返鄉青年本著“家鄉人辦家鄉事”的想法,牽頭成立了立茵堂種植專業合作社,把家鄉農特產品搬進電商直播間,搞起了線上線下經營,解決50余人就業問題。留住鄉土人才在鄉創業。近年來,壩派和甘蔗寨有為青年先后建起了傣·故里、傣家小院、佤山宴、阿佤人家等9家特色農家樂,解決了60余人的就業問題。用活鄉土人才服務家鄉。國家級佤族清戲傳承人王祖芳、省級清戲傳承人廖美玲,通過劇目《安安送米》《姜姑刁嫂》等助力寨風民風建設;保山市級農民畫傳承人賈明安,為村寨繪制少數民族墻畫17幅、簸箕畫60幅,極力做好民族文化宣傳;騰沖市級傣文傳承人李明榮等3人,開辦傣文學習班,致力傣文的保護和傳承。
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荷花鎮“水美傣鄉”和“有戲仁生”兩個鄉村振興示范點已小有名氣,吸引了市內外多批考察團到此交流學習,下一步,荷花鎮將充分發揮區位、文化、氣候、資源等優勢,借助大滇西旅游環線重要節點和靠近和順古鎮優勢,形成富有特色的旅游環線和研學路線,努力將荷花打造成全市全域旅游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