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2-07-22 16:18:13
近年來,迪慶藏族自治州始終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主線,積極謀劃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生活在這里的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不斷實現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笆澜绲南愀窭锢比招略庐?,群眾生活蒸蒸日上,這是迪慶州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生動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迪慶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全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建設,涌現出像塔城鎮一樣的一批經濟發展、民族和睦、宗教和順、社會穩定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
塔城鎮地處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居住有藏、漢、傈僳、納西、白、彝、普米等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8%,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的鄉鎮,成為迪慶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縮影。
打造精品旅游促發展
近年來,塔城鎮大力發展高端民宿,推動鄉村旅游成為助推全鎮各族群眾致富的主引擎,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0年前的2000余元到如今突破萬元大關。
秉持著“新理念、特色化和高標準”的理念,塔城鎮積極構建集生態旅游、文化體驗、休閑康養、科普科考等多元旅游休閑元素于一體的生態文化體驗區,著力為游客提供“鄉愁式”旅游大餐。
塔城以規范建設高標準特色客棧民宿為支撐,建成以“松贊塔城”“四鳴精舍”等為代表的精品客棧29家,以“漫尋記”“哈布達云谷”等為代表的精品民宿26家。松贊塔城等民宿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民宿旅行目的地,精品客棧、民宿集群成為了塔城的地理標識和顏值擔當,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住得舒心,吃也要安心。以“食出生態自然好味道”為目標,塔城鎮大力推進生態有機農業發展,建成一批富民強鎮的“綠色食品”基地。同時,在全鎮推廣種植冰酒葡萄、生態貢米等,培育特色農家樂及餐廳飯館近180家,原本“小散弱”的小農經濟轉換成了名特優的農旅產業。
做活民族傳統文化促團結
塔城充分利用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通過建場地、夯基礎,抓隊伍、重傳承,勤交流、助融合,引能人、促增收,推動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
建設非遺傳習所、民俗展覽館、臘普書院、鄉愁記憶館等特色文化場館,大力培養傳承人,通過傳承人培養延續傳統文化,廣泛弘揚各民族之間彼此尊重的優良習俗,將村里寨內行藏家禮、唱傈僳歌的文化融入民俗居住、美食品嘗等每個環節。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宣傳傳統文化,組織“二月八”“栽秧節”“豐收節”“賽馬節”等各類活動,著力擴大傳統文化影響力。積極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營造了全社會關注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開發了一批如“哈達酒莊”“農布酸奶坊”等農戶家庭式文化體驗項目,讓游客走進塔城,融入塔城,繪就了一幅各民族文化共生共榮、交相輝映的和美畫卷。
塔城是香格里拉和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切實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塔城鎮開發保護和運營了“香格里拉滇金絲猴國家公園”。制定《鄉村生態旅游發展規劃》等6個專項規劃和《風貌管控方案》,提出了“六不準六要求”,以高壓態勢保障村莊界面整體風貌的連續性與協調性。堅持把“四美”(最美城鎮、最美村莊、最美家庭、最美人物)創建融入鄉村旅游發展全過程,讓游客沉浸式感受美麗鄉村靜心之旅。
完善各項管理同奮斗
長期以來,塔城鎮切實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工作主線,廣泛深入開展“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主題教育,組織開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鎮建設,把民族團結進步的目標和要求納入村規民約中,認真制定并落實民族團結進步目標管理責任制,創造性提出“五戶聯幫聯?!睓C制,建立民族關系監測預警體系,健全民族群體性事件應急預案,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成為了全鎮各族人民群眾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緊緊團結在一起的各族群眾和公司企業,讓鄉村旅游成為共建共享、就業創業和農民致富的大平臺,培育了哈達農莊、金坷生物、瑪薩土雞等42家新型經營主體,村莊變成了景區、群眾變成了股東、資金變成了股金,企業和當地群眾共贏共享鄉村旅游發展帶來的紅利。目前,塔城被確定為全省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鄉鎮之一,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成為了臘普河畔的主旋律和最強音。
2021年1月,國家民委命名迪慶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省委、省政府迪慶現場辦公會又為迪慶確立了“努力成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的新發展定位。新起點、新征程,迪慶將推動全州各族群眾堅定“五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標桿,讓民族團結進步之花開遍雪域高原。(迪慶州委政策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