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業農村廳農業機械化管理處2022-07-26 11:53:15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寧夏農業農村廳將以先行區建設為牽引,深入實施特色農業提質計劃,緊盯“六特”產業發展機械化需求,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機械化與農藝制度、智能信息技術、農業經營方式、農田建設相融合,全方位打牢農機基礎,推動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加快我區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農機裝備支撐。
--補齊農業機械化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短板。堅持山川協同推進,聚焦中南部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加快適宜中南部山區作業機械的引進、研發、推廣,進一步縮小山川農機化發展差距。到2025年,中南部山區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區域內創建國家級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示范縣3個。
--補齊農業機械裝備水平不高的短板。堅持政策引領,聚焦發展技術先進、節能環保、復式作業農業機械,強化機藝融合,提高農機使用效率和作業質量。到2025年,全區農機裝備結構趨于合理,大中型拖拉機及其機具配套比達到1:3以上,農機使用效率達到90%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逐步降低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的輪式拖拉機等機具品目的補貼額度,到2023年將其補貼額測算比例降低至15%及以下,并逐步剔除補貼范圍。加快農機報廢更新政策實施,引導農機小散戶淘汰安全性能低、耗能高的老舊農機具。
--補齊特色優勢產業機具配備不充分的短板。堅持優勢互補,聚焦穩糧保供和重點產業,加快先進設施裝備集成配套,構建特色優勢產業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到2025年,小麥、水稻、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實現全程機械化,并向更高質量邁進,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率達到75%以上。畜牧、水產養殖、設施種植、農產品初加工機械化率達到50%以上。創建國家級畜禽規模化養殖全程機械化示范縣3個。
--補齊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不強的短板。堅持主體培育,聚焦增強功能、拓展領域、延伸鏈條,以“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建設為引領,到2025年,全區農機作業服務公司達到200家,農機合作組織超過450家,農機社會化作業服務保障能力覆蓋90%以上鄉鎮。
--補齊農機裝備研發創新能力不足的短板。堅持創新驅動,聚焦農機裝備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兩個鏈條,主動與研發制造主體對接,引導企業重點研發輕便化、智能化、高效化農機裝備。聯合區內外科研院所開展技術攻關,推動農機產學研推用深度融合,提升關鍵核心技術裝備研發攻關能力。到2025年,培育年銷售額1億元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1個、年銷售額5000萬元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3個,打造“專精特新”畜牧養殖機械裝備制造產業集群1個。
東北振興突破口在做強產業
公安部:推動國際執法合作打擊電信網絡詐騙
山西農機發展中心赴大同市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