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日報網 2022-08-24 16:51:19
當前,我國旱情汛情疊加形勢嚴峻,給正值作物生長發育關鍵期的秋糧生產帶來巨大風險和嚴重威脅。7月以來,南方地區出現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范圍最廣、平均強度最大的高溫少雨天氣,而北方山西、陜西、甘肅、遼寧、內蒙古等多地暴雨頻繁、洪澇頻發,東北南部最大河流遼河干流水位數十天持續超過警戒水位,遼河支流繞陽河堤防發生決口險情,旱情汛情快速發展,加之高溫熱害、洪澇災害,秋糧生產抗旱防汛減災救災處于極端重要的緊要關頭。必須堅持底線思維,抓住秋糧生產關鍵窗口期,精準有效開展抗旱防汛防災減災各項工作,確保秋糧大豐收、穩住大國糧倉。
要切實增強信心。我國夏糧是在遭遇罕見秋汛后抗災奪豐收,戰勝了多重不利因素沖擊,單產進一步提高,在歷史高點上再增產,實現了高位增產大豐收。今年全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超過13億畝,大部地區秋糧作物長勢好于上年,奪取全年糧食豐收有基礎、有支撐、有條件。面對當前秋糧生產中出現的災情,“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我們要從夏糧豐收中汲取信心,增強斗志,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夠戰勝各種災情險關,贏得秋糧豐收。
要保持戰略清醒。秋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四分之三,可以說,秋糧豐收決定著全年糧食產量能否實現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的預定目標。同時,還要清醒看到,北半球春夏以來都在遭遇歷史性的干旱災情,歐洲正面臨至少50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美國西部旱情現在已到了1200年來最嚴重的地步,全球糧食將會因災減產,糧價或進一步被推升,并加劇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局面。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的《2022上半年全球糧食展望報告》預計,2022年世界主要谷物產量將出現4年來的首次下降,由此,國際市場上的糧食供應不容樂觀,而我國國內糧食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實現糧食充足供應、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必須立足國內、自力更生。在這樣的國際國內形勢下,確保秋糧豐收的戰略意義不言自明,而力保秋糧豐收的關鍵和重中之重,就是搶抓時間窗口,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扎扎實實、精準精細做好當前的抗旱防汛、防災減災各項工作,特別是要給予廣大種糧農民群眾以全方位的組織、技術、財力、金融、物力和物資保障支持,廣泛深入地調動群眾的防災抗災減災積極性,防患于未然,把災損降到最低,力爭把損失救回來補回來。
要堅持標本兼治。氣候是影響糧食作物種植生產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極端天氣高發頻發將會成為糧食生產不得不面對的重要風險和挑戰。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把抗旱防汛、防災減災作為最為緊迫的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來抓,加快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統籌推動種業振興,扎實推進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開發培育抗災能力強的優良作物品種,堅持抗災到底,突出防御重點,建立高效科學的防災減災體系,全面提升糧食的防災減災和綜合生產能力。針對顯現的“北澇南旱”趨勢,做好災后恢復建設規劃和流域水資源應急調度方案,加強糧食生產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北方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應進一步重視配套加強水庫蓄水、排水管道等防洪排澇設施建設,南方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應重視統籌水源調配、建應急水源工程、加強節水、擴大供水能力,進而完善抗旱工程體系,不斷提升抗旱防災能力。
現在距秋糧收獲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既是秋糧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旱澇、臺風等災害多發重發的時期,還是病蟲危害最嚴重的時候,奪取秋糧豐收還要“過關斬將”、沖破多個“險關隘口”,必須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搶抓關鍵時間窗口,毫不放松抓好防災減災各項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抗旱防汛奪秋糧豐收保衛戰!
王勇在山西檢查指導防汛抗旱救災工作時強調 強化監測預警 嚴密防范應對 持續抓細抓實防汛抗旱救災責任措施
防汛抗旱關鍵期 牢記總書記這些指示要求!
理合務鎮:黃花菜豐收富農家
?節水抗旱保民生|碧峰鎮:干群同心齊抗旱 全力以赴保民生
祁陽全力抗旱保苗
自治區農技推廣站到武鳴區調研指導秋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