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視網 2025-10-29 11:11:23

三農快評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于2025年10月23日在北京勝利閉幕。24日上午,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全會精神。本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是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2026—203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作出了全面部署。
全會系統回答了未來五年國家發展“做什么、怎么做”的根本問題,明確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六大原則、七大目標和十二項重大部署,為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提供了清晰的“施工圖”。
六大原則構成有機統一的整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證,堅持人民至上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原點,堅持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是根本動力,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的關鍵抓手,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是確保現代化行穩致遠的底線保障。這六大原則相輔相成,構成了應對復雜挑戰、引領未來發展的系統性方略。
“十五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涵蓋七個方面,包括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其中,科技被置于突出位置,這既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的必然要求,更是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核心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這些目標體系完整、催人奮進,充分體現了國家意志與人民期盼的高度統一。
十二項重大部署涵蓋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強大國內市場等關鍵領域。在“三農”工作方面,“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總要求,全會再次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農村現代化事關中國式現代化的全局與成色,是必須優先補齊的短板。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夯實“三農”基礎是應變局、開新局的“壓艙石”。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農村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在民生領域,全會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并對就業、收入分配、教育、社保、住房等群眾關切作出系統部署,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發展環境作出科學判斷: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同時,深刻指出我國所具有的四大獨特優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動員能力、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潛力、完整產業體系的供給韌性、豐富人才資源的創新支撐。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夠不斷譜寫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的新篇章,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嶄新局面。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