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 2025-11-20 14:15:34
11月18日—19日,全國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在浙江嘉興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國中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持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從時間節點、主題內容、參會規格來看,這次會議很不一般。
這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閉幕后,“三農”領域召開的首場全國性會議。會議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站在“十五五”新起點上,圍繞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部署、拿出硬舉措。
那么,這次會議部署了哪些要求,傳遞了什么信號?
先來說說“千萬工程”這件事兒,為什么要學它?
時間要追溯到20多年前。2003年6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同志經過廣泛深入調研,作出了一個重大決策——
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從全省近4萬個村莊里,先挑出1萬個左右進行全面整治,重點把其中1000個左右的中心村,建設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此后,“千萬工程”在浙江扎下了根。22年來,它由點到面、不斷深化,實施范圍不斷拓展,內容越來越豐富,早已不只是環境整治層面,更演變成了涵蓋鄉村產業發展、建設、治理的系統工程。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之后,很多人都在思考:鄉村振興如何抓、怎么推?
“千萬工程”,凝聚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真實完整、可學可鑒且經過時間檢驗的樣本。
它從整治人居環境入手,一步步推動了浙江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方位嬗變,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而從整體發展水平來看,當年的浙江鄉村,和今天我國許多地方的鄉村情況又很接近。
可以說,浙江鄉村的“今天”,正是廣大鄉村希望抵達的“明天”。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就是我們邁向那個“明天”最現實、最有效的路徑。
近年來,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等,自上而下部署,推動“千萬工程”經驗從浙江走向全國。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寫入標題;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提出“推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
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建設實施機制。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各地把“千萬工程”經驗與本地“水土”相結合,有的探索“點綠成金”,有的創新治理方式,有的深挖文化底蘊,有的做強特色產業,打造了一個個充滿活力、獨具韻味的美麗鄉村。

在“千萬工程”經驗點化下,鄉村的“磁吸力”越來越強。如今,每逢節假日,人們不再擠向城市熱門景點,而是選擇去鄉村來一場放松身心的“Country Walk”,中國鄉村的風景風物甚至吸引了不少外國游客的目光。
今年的現場會回到浙江,“千萬工程”的起源地、先行地。會上再次強調了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怎么學、如何用的問題。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學的絕不是一個個具體的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而是凝結其中的理念與方法。比如:
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多辦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
要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決不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
要統籌提升鄉村產業、建設、治理水平,協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
要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保持戰略定力,久久為功,不斷積小勝為大成。
這些都是從“千萬工程”深厚實踐中形成的規律性認識,既是價值理念,也是實踐方法;對于我們今天推進鄉村振興,這些是原則方向,也是長期要求。

任何一個地方,無論自然條件如何、發展水平高低,這些經驗、方法,都可以學、學得好,也都應該學、必須學。
會議重點部署了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要著力抓好的重點工作。
鄉村建設方面,“要提高村莊規劃質量,完善鄉村建設實施機制”,“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近年來,各地結合實際,涌現了很多創新做法。比如,浙江、山東等地探索了組團式、片區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有效機制,通過統一規劃、分區建設、協同治理,提升整體發展效能。這些經驗應進一步總結完善,加以推廣。
鄉村治理方面,強調“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突出“加強”“改進”,契合當前鄉村面臨的新情況:城鄉融合步伐加快,農村老齡化、空心化等顯現,不同群體利益訴求多元,互聯網等技術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這迫切需要我們進一步創新鄉村建設治理方式,提高鄉村治理水平。
“促進農民穩定增收”,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這兩年,受內外部多種因素影響,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增長有所放緩。特別是現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快應用,產業加快升級,給農民工就業帶來壓力。因此,還要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和鄉村產業,千方百計穩定農民就業、拓寬增收渠道。

當然,底線意識不可少,“兩條底線”必須牢牢守住。
“要提高糧食產能和特色產業質量效益”。——保障糧食安全,不僅要保產量,更要穩產能、強韌性;還要提效益,讓“中國飯碗”端得更穩、成色更足,讓農民增產又增收。
“要做好常態化精準幫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今年是5年過渡期最后一年,接下來將轉入常態化幫扶階段。政策要保持總體穩定,接續幫扶防返貧致貧對象和欠發達地區,決不讓一個人、一個地區在現代化進程中掉隊。
明年是“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在新的征程起點,召開這次現場會是對“千萬工程”的一次深情回望,對鄉村全面振興的有力動員。
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腳踏實地、接續奮斗,相信鄉村大地必將煥發新的生機,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畫卷必將更加精彩。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