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農民日報客戶端 2025-11-20 22:11:01
11月18日至19日,第三屆全國勞務協作暨勞務品牌發展大會在廣西南寧舉辦,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組織“川字號”勞務品牌代表團集中亮相,通過成果展示、項目簽約、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全方位呈現四川以勞務協作促就業、以品牌建設帶增收的扎實成效。作為勞務輸出大省,四川已累計培育區域特色勞務品牌358個,其中省級特色品牌60個,2024年勞務收入達7340億元,2025年1月-10月實現勞務收入6395億元,穩穩托起2600萬農民工的就業增收致富夢。
大會現場,兩項關鍵簽約彰顯四川勞務協作的精準發力。阿壩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與浙江溫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簽署勞務協作協議,為高原少數民族地區勞動力向東部發達地區有序轉移搭建穩定橋梁;寧南縣人民政府與四川省絲綢科學研究院達成勞務品牌合作,以科技賦能“寧南繭哥絲妹”品牌發展,該品牌已累計帶動10.2萬人參與栽桑養蠶,2.5萬人實現就近就業,人均增收達3萬元。
省際協作與省內產業賦能雙輪驅動,讓“川字號”勞務品牌成為就業增收的重要載體。阿壩州“高原玫藝師”通過“種植+加工+文旅”融合模式,帶動3700余戶農戶增收,創建標準化車間提供200余個穩定崗位,促進藏族群眾就地就業;涼山州“寧南繭哥絲妹”推動產業綜合產值突破31億元,聯合高校培訓3.8萬人次,千余人持證上崗,其6A級高端生絲占據國內50%市場份額,并且銷售給LV、愛馬仕等國際奢侈品牌。
在國家館主題展區,四川多個勞務品牌精準對接重點產業鏈,展現強勁賦能效應。遂寧市“川中鋰工”作為人社部鋰電主題展區代表,已累計培養技能人才5200余人,直接帶動就業超3萬人,年輸送技術工人2000余人,占當地鋰電產業新增用工的70%,從業人員月薪平均達6800元;樂山市“橋鄉晶工”作為新興勞務品牌,累計培訓人才2.5萬人次,直接吸納就業1.2萬余人,帶動就業超10萬人,助力五通橋光伏產值突破千億元,成為全球單一區域最大產能基地。
非遺傳承與特色產業深度融合,讓“川字號”勞務品牌更具生命力。達州市“巴蜀藤藝師”深耕非遺活化,以技能培訓為抓手、企業園區為依托、展銷門店為窗口,推進“產教研”融合發展,累計培育技師1600余人,藤編產業年產值超5億元,帶動10萬余人“家門口”就業;廣安市“武勝麻哥”依托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國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每年投入1000余萬元培育產業工人3.5萬余人次,孵化產業品牌20余個,全國門店突破3000家,帶動近10萬人就業,年人均增收近萬元;內江市“威遠無花果工匠”立足特色產業優勢,推動無花果一二三產業全鏈條融合發展,培養種植加工戶超5萬戶,帶動全國超30萬人次參與產業,人均年收入超8萬元,威遠縣也成為國內無花果集中成片種植面積最大的產區之一。
從美食餐飲到先進制造,從特色農業到非遺文創,“川字號”勞務品牌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自貢市“龍鄉品廚”依托鹽幫菜體系,推動全市餐飲從業人員超10萬人,2024年餐飲零售額達184.5億元,品牌影響力覆蓋全國并走向世界;成都市“龍泉車工”投入超2億元建設培訓體系,培養技能人才27萬余人,帶動產業鏈超10萬人次就業,創新的“共享人才”模式,實現人才在產業鏈不同區域、不同企業間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內江市“甜字號”勞務品牌集群已培育特色品牌11個,開展精準技能培訓近10萬人次,帶動超140萬人實現穩定就業,創造產值達400億元。
未來,四川將持續深化省際勞務協作,推動勞務品牌與區域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完善技能培訓、就業對接、產業賦能全鏈條服務,讓更多“川字號”勞務品牌走出四川、走向全國,為全國“穩就業、促共富”貢獻更多四川經驗。
作者:龍川
暖經濟向“新”風勁吹!選品、詢價、成交……企業做足“內功”開辟大市場
觀察·中國引領機器人產業變革 “硬科技突破+場景化落地”雙向發力加速迭代
精細化貼心服務上“新” “冰雪經濟”火熱文旅市場“熱氣”升騰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丨弘揚誠信文化、廉潔文化
京津冀新增6項“同事同標”社保經辦服務
河南麥播一線:趁晴趕進度 播種忙不停
一技傍身好就業 多元化優質培訓資源供給拓寬勞動者發展空間實現增收
更新惠民托起民生“溫度 “老房子”變身“好房子”老城區重煥生機
二十屆四中全會名詞卡片:防治康管全鏈條服務
由“精”到“尖” 硬件“黑科技”為國產傳感器從感知到智聯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