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1-08-25 22:00
三農快評
如果一斤葡萄從300多元跌到10多元左右,農民估計都有拔掉葡萄樹的沖動了。最近,有“葡萄屆愛馬仕”之稱的陽光玫瑰遭遇了自己的“滑鐵盧”,一路“跌跌不休”,種植戶叫苦連天。不僅陽光玫瑰這樣,有“軟黃金”之稱的黑枸杞、可與進口車厘子媲美的國產大櫻桃都讓農戶虧損嚴重。
網紅農產品怎么了?價格下跌自然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物以稀為貴,反過來,量多自然價格就下跌。量多與大面積跟風種植有關,你是網紅產品,能掙錢,種植戶自然都一窩蜂地去種植,蘿卜快了不洗泥,產品質量可想而知。
?
種植戶其實常年被三個問題困擾,那就是:種什么?怎么種?賣到哪?有時候,看到市場行情好,農民會剃頭挑子一頭熱,趕快種起來,趕上了就能賣幾茬好價錢。農民種植1畝陽光玫瑰,第一年能賣5萬多元,第二年進入豐產期產值能到10萬多元。這么高的收益,看著周圍的農戶掙錢,農民肯定眼紅,趨之若鶩地種自然是情理之中。中國科學院果樹研究所不完全統計,全國的陽光玫瑰種植面積,2016年僅有幾萬畝,到了2020年卻激增到了80萬畝,而且還在擴增。這樣的種植面積,價格不跌、農戶不損失,不符合市場的規律。
?
農產品價格過山車式的漲跌,考驗的是農民的眼光和政府主管部門的智慧。農民是分散的個體,自己去對接千變萬化的大市場,肯定會眼花繚亂,必須要抱團發展,跟大企業搞聯結,跟商超搞對接,組建合作社搞銜接。這樣一方面能集大家的智慧,一塊研究應對市場變化,跟市場大主體聯合;另一方面,也能標準化種植,把控質量安全關口,降低施肥用藥過早采摘的風險。
?
雖然農戶的種植行為是市場行為,“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但是政府也不是無所作為,應該利用好自己那雙“看得見的手”,合理控制農產品的種植規模,提前預估產量和市場需求情況,建立市場價格引導機制。同時還應該幫農民建冷庫,暢通運輸,錯開農產品的上市季節,利用時間差打好價格戰。當然,經銷商也應有社會責任,不要過度炒作農產品價格,讓“天價”農產品平民化,讓消費者能真正吃得上高品質、平價的農產品。
期待你的
分享
點贊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