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 2021-09-24 10:59
白露過,秋分至,在這個碩果累累的季節,中原大地再次唱響豐收歡歌。
芝麻開花節節高
9月,平輿縣郭樓鎮種植戶陳小立開啟豐收模式,合作社流轉和托管的萬畝芝麻進入收獲季。
連日好天氣,讓陳小立徹底放下心來,待芝麻干透,就可以入倉了。
在芝麻生長中后期雨水偏多的情況下,專家特意送來應對方案:雨后,在以往防草、防病、防蟲的防控措施之外,增加了防漬害,做好增氮補微肥、促根保葉等措施。
產量保住了,豐收落了地。但陳小立希望芝麻種植能更上一層樓,用機械化收獲進一步節省成本。
幾天后,省農科院在平輿縣建的試驗基地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將圍繞芝麻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為芝麻機械化生產技術出謀劃策。不久的將來,包括陳小立在內的芝麻種植戶就能夠像小麥、玉米種植戶一樣,實現機械化收獲。
多災之年的豐收“密碼”
9月19日,鄲城縣胡集鄉大于村玉米豐收在即,但這個豐收著實不易。
“今年玉米‘一災兩病’,可以說是招招要命?!焙幽限r業大學玉米專家劉天學教授說,7月,一場歷史罕見的強降雨讓河南多地玉米受淹,8月中下旬,南方銹病洶涌而來,9月上旬,玉米青枯病暴發。
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都經歷著考驗。多災多難之年,這里種植的玉米仍然取得了高產:經專家測產,大于村種植的鄭單7153、鄭單7173玉米新品種,平均畝產分別達838.4公斤、792公斤!
豐收的秘訣在哪里?品種選育人、省農科院糧作所玉米專家李會勇介紹說,品種的抗病、抗逆性強是今年玉米取得高產的重要因素,從植株形態說,緊湊型又有利于抗倒伏,這是今年在臺風帶來的大風天氣里玉米未倒伏的關鍵。
有了好品種,配套栽培技術跟得上,讓鄲城縣玉米產業有了底氣。位于鄲城縣的金丹乳酸公司以玉米為原材料,生產乳酸等系列產品,年玉米用量超過40萬噸,明年將突破80萬噸。
科研單位、種子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工企業等聯合讓玉米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助力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節本增效鼓腰包
汝南縣三橋鄉種植戶王子朋的180畝大豆正處于鼓粒期,長勢喜人。
承包2000多畝耕地的王子朋連片種植了180畝大豆。
選擇種植大豆,王子朋有自己的打算,他說,目前大豆的價格在每斤2.7元以上,他這塊地的產量每畝估計在400斤以上,收益不低。連年種植花生,重茬帶來產量降低、病蟲害加重等問題,讓王子朋頭疼不已。種植大豆,每畝用肥僅15公斤左右,成本更低,大豆又有固氮功能,能養地。
成本低,效益高,又能倒茬養地,王子朋的腰包更鼓了。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四五”開局……2021年,中原大地的這次豐收注定不平凡。
豐收節里“曬”豐收 重慶市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墊江開幕
隴原處處慶豐收——甘肅各地喜迎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湖南啟動“中國農民豐收節”慶?;顒?/p>
廈門市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活動舉行線上啟動儀式
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湖北省主會場活動在襄陽開幕
優質農產品亮相北京延慶區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
五省連線喜迎豐收:農產品搭上科技快車,如何跑出鄉村振興之路
天津市武清區豐收節里話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