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日報 2022-03-27 15:41
秋風送爽,碩果飄香。今天的豐收,凝聚著昨天的汗水,23日,全市農民迎來自己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當日,一場以“金秋大地慶豐收,振興鄉村報黨恩”為主題的吉林·長春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在九臺區龍嘉街道紅光村火熱開啟。喜慶的鑼鼓敲起來,歡快的舞蹈跳起來,一批優秀農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及名優農產品品牌受到表彰,廣大農民在這里盡情分享豐收的喜悅,傳遞中華農耕文明和優秀文化傳統。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自2018年起,國務院將每年農歷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近年來,長春市聚焦“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市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升到240億斤階段性水平。特別是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長春市守住農業生產“壓艙石”,全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250億斤,再獲大豐收。
為勤勞站臺,為豐收喝彩。農民豐收節上,我們欣喜地看到,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領頭雁”活躍在黑土地,“長字號”農產品強勢出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步履強勁,充分展示長春農村改革發展豐碩成果、脫貧攻堅后農村巨大變化,為長春市鄉村振興注入全新動力。
新一批名牌農產品揭曉
公主嶺市的玉米、榆樹市的豆腐、德惠市的糧雞、雙陽區的大米……活動現場,各地都帶來了名優農產品進行展示展銷,共有6個品牌被認定為2021長春區域公用品牌,“德翔”“榆鄉”“波羅湖”等20個農產品品牌被認定為2021長春名優農產品品牌。隨著新一批名牌農產品的揭曉,“長字號”名牌農產品陣營更加壯大。
“今天,我們又多了一塊金字招牌!”走下領獎臺,九臺區上河灣鎮鎮長朱培源滿臉笑容,豐收節活動上,九臺區上河灣鎮的金紅蘋果被評為“長春區域公用品牌”,“上河灣的金紅蘋果又脆又甜,我們將珍惜這份榮譽,讓品牌更加響亮。”朱培源告訴記者,作為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他們將全力打造林果特色產業園區。目前,全鎮金紅蘋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000公頃,年產量在1.7萬公斤。
品牌強農結碩果
聚焦產業興旺這個龍頭,全力培產業、樹品牌、強鏈條、補短板。長春市以品牌建設、產業振興為統領,在落實品牌強農戰略,助力鄉村振興上邁出了強勁步伐。今年,長春市重點推進城鄉融合、產業融合“兩大基地”建設,壯大龍頭企業,打造健康食品、肉牛、肉雞等“十大產業鏈”,先后培育中國馳名商標7個、省名牌農產品89個,中國優質粳米之都、中國梅花鹿之鄉等地域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不僅僅是在當地,現在全國各大城市都能買到‘榆鄉’品牌的產品。”捧著“長春名優農產品品牌”的金色牌匾,榆樹市榆鄉豆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清雙介紹起產品優勢,“優質的水源、高品質的原料、先進的生產工藝……提升產品質量,在產業拉動、品牌強企、品牌強農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引領作用。”
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圍繞優勢產業,培育領軍型龍頭企業,長春市還開展了“2021年長春市農業產業化領軍型龍頭企業”認定活動。經企業申報、縣(市)區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認定吉林省長春皓月清真肉業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國信現代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業為“2021年長春市農業產業化領軍型龍頭企業”。
科技會戰守住“黑土糧倉”
農民豐收節是農民的節日,農民成為當日活動的主角,現場評選出全市“十佳”農民。今年,長春市堅決守住糧食生產的根基,保護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組織“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實施黑土地保護利用項目41萬畝,玉米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1057萬畝,落實糧食播種面積2390多萬畝,為實現糧食穩產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佳”農民是“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生動實踐者。雙陽區奢嶺街道欣銘合作社理事長尹殿偉通過土地流轉,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超過6000畝,“今天是我們農民慶祝豐收的日子,我打心底里高興。”被評為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先鋒,尹殿偉頗為激動,“采用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既節省了作業成本,又提高了玉米產量,平均增產8%以上。預計將于10月中旬開始收獲,豐收已成定局。”
活動現場,還開展了鄉村振興圖片展、普法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僅豐收節當天,“豐收節現場線上直播”活動線上營業額突破50萬元。
秋收在即,長春市各級農業農機部門將靠前指揮,組織干部和技術推廣人員深入秋收生產一線開展技術培訓和服務,指導廣大農民落實好秋收生產各項措施。
山地蘋果豐收 五大舉措抓銷售促增收
吉林省鄉村振興攝影展暨豐滿區金秋采摘文化節開幕
河北省出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辦法
秦州區:豐收節里說“錢”景
風雨橋畔豐收鼓 生態水清匯南陽丨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龍泉分會...
莊浪縣:不一樣的農民豐收節
豐收節,北京百場活動唱響“三農”好聲音
吊瓜豐收村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