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 2022-05-24 05:22
今(23)日下午,由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重慶市鄉村振興局、中共重慶市委黨校、重慶市北碚區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重慶市‘城鄉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論壇”在重慶市北碚區開幕。多位知名院士專家學者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云聚一堂,開拓思維、創新理念,共同探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本次論壇設置有“城鄉融合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主論壇和“傳承與創新:第四屆新時代中國鄉村建設論壇”兩場活動,邀請到了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劉彥隨,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華中師范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教授鄧大才等院士專家學者分別作主旨演講。其中,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主論壇作線上主旨演講。
在主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劉彥隨、張衛國、鄧大才、溫鐵軍等4位專家分別做了《鄉村振興的系統思維與創新路徑》《西南大學鄉村振興的實踐與探索》《治理型鄉村振興:一條更加可靠和穩定的途徑》《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的主旨演講,共同交流探討鄉村振興戰略研究經驗,為未來持續走好鄉村振興之路提供了良好發展方向。
其中,劉彥隨從“鄉村振興的背景和主要問題的思考”“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系統思維”“城鄉系統與鄉村振興創新路徑”三個層面對“鄉村振興”這一議題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建議。劉彥隨表示,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還是要通過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四化協調,構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核心內容。要建設鄉村振興,一方面要補短板,提能力、強弱項,另一方面不是孤立的發展鄉村,還要在現代化、城市化的過程中要開辟鄉村的市場,同時要借助鄉村的帶動力,形成城鄉融合的系統。面向“十四五”及2035年目標的鄉村建設,劉彥隨還給出了“加強脫貧攻堅鞏固拓展和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計劃”“研究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探索推進村莊規劃與空間優化”等建議。
張衛國立足西南大學實際,分享了西南大學在鄉村振興領域的實踐與探索。據張衛國介紹,西南大學在2012年建立了中國鄉村建設學院,2017年成立了西南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聚焦“鄉村振興”這一戰略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制定了有關服務鄉村振興的行動計劃,確定了六大重點任務,分別是:立足鄉村振興戰略,開展重大的決策咨詢研究,為鄉村建設探索提供智慧,提供方案,提供路徑;聚焦現代農業產業,加強技術集成和成果轉化;針對鄉村的產業需求,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成果;提出著眼鄉村持續發展,培養“一懂兩愛”的三農人才;圍繞鄉風文明建設,服務于鄉村的教育文化;緊扣西部的區域特色,共建鄉村振興示范基地。
鄧大才則提出了“治理型鄉村振興”的概念——通過治理創新搭建民主協商的平臺機制、組織群眾、動員群眾、凝聚群眾,強化人們對村莊的認同感,形成對發展的緊迫感,在此基礎上促進產業發展、鄉風文明和村莊建設。具體到“怎么做”的問題上,鄧大才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第一是建立多元的多層的多類的組織;第二是建立議事規則,包括流程;第三是建立參與機制,包括知情、表達、決策、問責、透明機制;第四個就是明確公私責任,培養積極的公民。
知名“三農”問題專家、西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執行院長、原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與本次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溫鐵軍表示,重慶是盧作孚當年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的主要的基地,北碚是盧作孚開展工作的地方,在二三十年代,這里就形成了一種城鄉融合的重要經驗。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關系是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的,那么怎樣能夠在原有的發展模式上進一步創新呢?溫鐵軍提出,可以形成一個以城鄉融合為戰略背景的農業4.0,在這一框架下,可與把空間資源價值化實現,與深化農村要素市場改革形成直接相關,激活長期的農村基本建設形成的沉淀資產,推出有利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城鄉融合政策。溫鐵軍說,城鄉融合需要城鄉兩個要素市場的自然流動,要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必須跟農民聯合,開發中等收入群體的綠色生態消費需求,將這個群體的的消費傾向、消費能力、投資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吸引到鄉村來,這才叫城鄉融合的真正落實。
據悉,近年來,重慶堅持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擺在突出位置,持續壓緊夯實政治責任,全力以赴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北碚區秉承“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理念,依托豐富的生態人文資源,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發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其中,僅柳蔭鎮東升村一地,就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多種榮譽稱號。
聯合國糧農組織呼吁重視發展水產養殖,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消費需...
第四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在河南淅川開幕
以路為“紐帶” 怒江搭建鄉村發展“快車道”
《在希望的田野上》開播 聚焦鄉村振興詮釋獨特“田園美學”
【豐收節里看豐收】江蘇無錫:“小水芹”做出鄉村振興“大文章”
科普文旅雙融合,展現西峽龍文化
彈好“五根琴弦” 奏響鄉村振興“五部曲”
宣威:玉米秸稈促進養殖業發展 環保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