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09:32 四川日報
汶川“花果山”觀景臺上,一只鏤空的大熊貓正“趴”在橘色的大櫻桃上眺望遠方。
都江堰仰天窩廣場的自拍“大熊貓”長26米,寬11米,高12米,重達130噸,是目前全球最重的大熊貓雕塑。
7年前,身高15米、重13噸的爬墻熊貓“I Am Here”出現在成都市春熙路商圈地標建筑的外墻上。這只由近4000塊三角形構件組成的爬墻熊貓是設計師勞倫斯在四川雅安采風后,以大熊貓為原型設計創作的。原計劃當年8月它將運送回美國,由于該雕塑受到成都市民和游客的追捧,一直保留至今,現已成城市地標。打卡爬墻大熊貓并拍照留念,已成為外地游客來蓉的熱門項目之一。一句“我在熊貓屁股下面”,成了人們在成都相約見面的日常。
公共藝術品給城市帶來的微妙化學反應正浸潤著我們的城市。在視覺文化盛行的當下,人們對藝術的接受度正發生著悄然變化,城市景觀雕塑這種公共藝術品以其獨有的空間語言和造型方式,為城市文化成長注入更多生機。
四川是大熊貓的家鄉,熊貓IP傳遞著城市特色和城市情感。散落在四川各地,大熊貓雕塑的“朋友圈”越做越大,這些公共空間的藝術品正成為新的文化地標,融入到當地城市生活中。
130噸重的全球最重大熊貓雕塑蹺腳仰躺在都江堰仰天窩廣場,它正忙著拿自拍桿“自拍”。會“變臉”的大熊貓“團團”端坐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T1航站樓前的景觀綠地上,悠閑地看著從機場起降的每一個航班,清風徐來,它身上的不銹鋼片隨風起伏,就像動起來一般。在海拔2000多米的阿壩州汶川縣“花果山”觀景臺上,鏤空大熊貓“趴”在碩大的大櫻桃上,眺望遠山。雅安市的濱河路上,大熊貓“背夫”們正背著藏茶前行,延續著茶馬古道上的傳奇。今年國慶,全球首個巨物化裸眼3D大熊貓“光影雕塑”首現成都太古里步行街,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剛滿一周歲的龍鳳胎大熊貓懵懂出鏡,萌翻眾人。
這些出現在各地、空間關系處理巧妙、帶有強烈大熊貓標志的城市雕塑正在構建大眾心中獨特的四川記憶。邱麗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何海洋 攝影報道責任編輯 譚曦 版式編輯 李梅
原標題:公共藝術促城市文化成長 大熊貓雕塑的“朋友圈”越做越大
四川華鎣:“花卉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四川達古冰川:開啟一站式賞彩林、耍雪之旅
九寨溝恢復開放:“四川文旅一卡通”全國發行
四川第三批天府旅游名縣正式授牌
四川做強文旅產業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四川成都:不斷加強社會治理 打造美麗宜居的現代城市
四川農業大學:豐收知識問答 | 我在校園慶豐收
鄉村綠色發展研討會在四川德陽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