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 2022-07-17 17:05
(近觀中國)習近平再提“石榴籽”背后的“共”字考量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習近平再提“石榴籽”背后的“共”字考量
中新社記者 梁曉輝
“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5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談到民族工作時,他再次提到“石榴籽”的比喻。
2018年,首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的習近平提出,“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內蒙古地處中國北疆,55個民族生活于此,是中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關于民族團結之于內蒙古的重要意義,習近平曾說,“對內蒙古來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必須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大局?!?/p>
5年過去,同樣的場合,習近平又一次提到“石榴籽”,從這背后可以讀出一個“共”字考量。
共,首先代表團結。
“內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眾共同奮斗的結果,內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眾團結奮斗?!被仡檭让晒湃〉玫某煽儯暯近c明其中關鍵——民族團結。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團結和諧,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蕩、人民遭殃。作為中國第一個成立的民族自治區,也是“模范自治區”,內蒙古是民族團結的“模范生”,工作卓有成效。
審議現場,有代表分享了當地的實踐: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石榴籽”這個比喻,老師們在課堂上把石榴剝開給孩子們看,讓孩子們領悟團結。
見微知著,內蒙古的實踐,是全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縮影,也是中國各民族團結奮進的縮影。
如何繼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給出答案: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各項工作都要“往實里抓、往細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共,還代表認同。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階段性特征。
如何形塑認同?一對關系需要處理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
習近平對此念茲在茲:要引導各民族始終把中華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識要服從和服務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同時要在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進程中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
“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不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痹?021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一如他在內蒙古代表團曾強調的:“牢記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六合同風,九州共貫。這便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礎。
共,更體現初心。
“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積極意義。”習近平曾如此指出內蒙古的獨特作用。
而他5次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講話,亦立足區域、關照全國,體現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2018年,他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2019年,他提出,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他說,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2021年,他強調,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如今,內蒙古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今年審議中,習近平又一次強調,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不忘初心使命?!熬S護中華民族大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復興新征程上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石榴籽”的故事仍將繼續。(完)
兩會直通車:“5.5%左右”,今年經濟增速目標有何考量?
習近平:不斷鞏固中華民族共同體思想基礎 共同建設偉大祖國 共同...
栗戰書在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深刻認識“兩個確立”的決定...
(兩會受權發布)習近平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不斷鞏固...
習近平2022兩會“微鏡頭”之一:習近平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
習近平出席開幕式并宣布北京冬殘奧會開幕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落實習近平...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京開幕 習近平等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