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 2022-03-16 11:23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指出,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隨著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許多村莊都實施了大量的項目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鄉村建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國家的項目資金和村集體經濟的投入,尤其是在一些集體經濟比較薄弱的村莊,鄉村建設主要依靠上級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各級政府通過項目資金的方式提供了鄉村建設的資金來源,但是鄉村建設項目的設計、招標、實施,乃至項目建設以后的后期維護,都是基層政府和村級組織負責,因此,必須從政策實施上激發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現階段,一方面村民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投入積極性不高,很少參與項目的籌劃和設計過程。另一方面,在鄉村建設工程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各利益主體的訴求不同,容易出現少數村民利益難以滿足,從而影響整個鄉村建設項目實施推進的現象。出現這樣的現象,一方面是由于村莊的內生型公共品供給能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與鄉村建設過程中的工作方法和推進的方式有關。基層組織尤其是村級組織需要落實政府各條線的工作任務,并且每條線都有嚴格的指標考核,任務重、催辦急,很多地方為了在短時間達到高標準的考核要求,往往來不及深入做群眾工作,從而采取違規花錢、滿足少數村民訴求的辦法解決問題。
鼓勵群眾參與到黨統領的鄉村建設的各項事業中,既可以降低鄉村建設的成本,也可以降低公共品的維護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海寧市博儒橋村在實施鄉村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為了改變“干部干、群眾看”的局面,通過村干部入組召開戶長會,黨員和村民代表挨家挨戶做工作,最終征得全組一致同意,順利完成了該項目建設。該村在這個模式的基礎之上,形成了“四共四籌”,即“共商籌智、共建籌資、共管籌治、共富籌心”的鄉村建設模式。
鄉村建設的本質目標是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村民既是鄉村建設的建設者也是受益者,應該積極引導他們加入鄉村建設。在鄉村建設過程中,應避免各種“等靠要”行為,激活鄉村建設的內生動力,村民才會更加愿意投入精力和資金,村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會更強,最終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說、事事有人管、我的村莊我來治”的村莊共同體。
當然,動員群眾參與鄉村振興,需要投入更為精細的工作,需要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扎根群眾的能力。長期以來,群眾路線是黨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時代,更要繼續發揚黨帶領群眾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各級黨員扎根在群眾中,傾聽群眾的呼聲,宣傳黨的政策,統一廣大黨員和群眾的思想,形成昂揚向上的“共富同心”的村莊共同體。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重慶今年有7項重點任務...
胡麒牧: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吉富星:財政加力促鄉村振興
常成:投資兒童早期 助力鄉村振興
孫炳海、查亮亮:紅色資源為鄉村教育振興立魂
?張賽群:深入開展協作幫扶 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趙陽:發揮再保險作用 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曲靖宣威市:抓實人才工作“四張清單” 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