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07-17 16:06
中國有14億多人,這些人口每天一張嘴,就要消耗70萬噸糧食、9.8萬噸油、192萬噸菜和23萬噸肉。吃飯問題,始終是大事。
驚蟄剛過,田陌之間,春耕生產正由南向北梯次展開,廣大農民抓緊返青關鍵期管理麥田、促弱轉壯。兩會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時,專門就糧食問題作出重要講話。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不餓肚子,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p>
中國糧食,中國飯碗,重若千鈞。過去一年,面臨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挑戰,中國依然實現了糧食產量穩、價格穩、市場運行穩,人均糧食占有量增加到483公斤。但越是形勢好的時候,越不能麻痹松懈。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是中華民族的生存智慧;“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癥”“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是新時代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響鼓重錘。
糧穩天下安。今年將召開黨的二十大,端穩中國飯碗,是三農工作乃至全局發展的頭等大事。對糧食生產,中央一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必須不折不扣完成的硬任務。面對國內外并不寬松的糧食生產供應形勢,要拿出硬措施,完成硬任務,確保14億多人吃得飽、吃得好。
責任要扛穩。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無論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誰都不是旁觀者,大家都有責任保產量、保面積。還要實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夯實糧食產能基礎。
收益要保障。農民種糧有錢賺,國家糧食就安全。要推動健全種糧收益保障機制,做到政策能保本、經營促增效。發揮社會化服務優勢,帶動小農戶提高收益。
在端穩中國飯碗的同時,還要結合人們對肉蛋奶需求增長等消費結構升級,實打實調整糧食生產結構。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多油并舉、多措并施,讓“油瓶子”里盡可能多裝中國油。
春來時,我們在沃土上播下希望的種子。金秋季,相信定能迎來沉甸甸的豐收!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竟涵
全國政協委員沈南鵬:讓清潔能源產業在中國西部就近壯大
主動作為確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代表委員熱議今年發展主要預期...
黃河岸邊中國農科院專家指導農戶科技壯苗
王曉燕:努力創建中國特色勞動教育新格局
代表“數說”中國老年人口養老現狀:老有所養需下“大力氣”
財政政策如何支持中國經濟穩增長?
中國千億件快遞業務量如何實現綠色轉型?
全國人大代表吳曉東:深化數字化改革 建設“數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