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順縣融媒體中心 2022-10-27 09:10
(通訊員田明峰 田美美瞿曉華)陽春三月天氣新,永順大地春耕忙。入春以來,湘西自治州永順縣15個鄉鎮36個行政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搶抓有利天氣,倒排工期。全縣3.12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一片繁忙、機器轟鳴,大型機械和施工人員正在忙碌地進行田間溝渠建設掃尾工作,大家全力以赴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春耕備耕做足準備。
走進永順縣石堤鎮西湖社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一派忙碌的景象,挖掘機來回作業,工人們忙著挑土砌磚、勾縫抹面,正在進行最后一段機耕橋的修建。據悉,該村2300畝地處于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內,規劃修建1500米河堤機耕道,2100米排灌溝渠,為保證農用機械的正常通行,河堤機耕道路面按照3.5米寬的標準建設,目前已經完成項目的90%,預計3月底全面竣工。

圖為石堤鎮西湖社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昔日被水沖毀的荒田變成了今日的良田,這也成了種植大戶眼里的“香餑餑”,石堤鎮種糧大戶劉代勝聞訊而來,立即決定流轉400畝農田,“沒有建設高標準農田之前,田埂窄大型機械不能進來,而且汛期還時刻擔心良田被洪水沖毀。現在河堤機耕道修建好了,旱也能澆、澇還能排,我完全無后顧之憂了,而且還可以進行機械化作業,效率高很多。對于我們大戶來講,我們更加樂意來承包高標準農田,這400畝水田最低能產糧食40萬斤,秋收后我再進行糧油輪作,那么我一年收入能達一百余萬元”,對于未來,劉代勝信心滿滿。

圖為石堤鎮西湖社區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塔臥鎮科甲村村部樓前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場,只見挖掘機在田里揮舞著“鐵臂”,開挖著泥土,一側的工人們則忙著水渠修建,兩項工作同時進行,忙而不亂。按照“小田改大田”的模式,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實現了梯田改造,38丘零散的小田已經改造成位于3個水平面上的9丘大田,挖掉錯橫的“田埂”,可新增耕地面積10%以上。永順縣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項目負責人向峰告訴記者,由于科甲村屬于武陵山區地形,田塊不規則,田埂占地面積也大,田間道路和灌溉設施不齊全,該地因地制宜實施“小田改大田”項目,不僅能夠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還能夠推進農業產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圖為塔臥鎮科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圖為塔臥鎮科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2021年,永順縣農業農村局在科甲村投入資金310萬元,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1230畝。今年,永順縣塔臥鎮科甲村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尹先耀把該村的農田全部流轉,將全部采用大型機械耕作,種植優質水稻,極大地提升農業現代化耕種效率,有力保障糧食增產增收,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58歲的村民尹端武告訴記者:“以前田塊零碎,而且農業機器進不來,投入成本大,收成看天氣,農閑時候,自己還得外出務工。現在“小田改大田”,環境好了,路也寬敞了,大車小車都能開進來了,自己加入合作社,把土地出租,參與農業生產,年底還可分紅,一年下來收入可增加一萬余元,現在自己種田的信心倍增。”

圖為塔臥鎮科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永順縣堅持高規格領導、高密度調度、高標準要求、高融合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戰略抓手,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堅持以提升糧食產能為首要目標,扛牢糧食安全重任”的建設要求,規劃設計了“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與排水、高效節水灌溉、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推廣”等建設內容,2021年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3.12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0.23萬畝),投入資金4835萬元,涉及石堤鎮、高坪鄉、靈溪鎮、小溪鎮、松柏鎮等15個鄉鎮36個行政村,將項目按區域劃分為12個標段,加強項目質量管理、進度推進,目前已經完成建設90%以上,預計3月底完成主體工程。

圖為塔臥鎮科甲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為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長久安全、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永順縣強化三級聯動、分層推進,堅持縣級主抓、堅持鄉村主戰、堅持農民主體,堅決扛起重農抓糧責任,牢牢把握保障糧食安全主動權。大力實施科技強糧行動、品牌強糧行動、綠色強糧行動等三大行動,深化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生產經營方式,推動糧食產業提質增效。2021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57.8萬畝、產量22.6萬噸,獲評全省“糧食生產先進縣”。
力保糧食量足價穩 全年物價穩定基礎堅實
賦能數字經濟 江蘇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
農業農村部公布全國糧食加工環節減損增效典型案例 糧食加工損失...
江蘇江陰市開展農機安全檢驗,護航春耕備耕
豐城市加大財政補貼力度鼓勵農民種田提升農機裝備水平
廣東如何做好主銷區糧食安全表率
各地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穩步開局——河南、云南
河南:羅山縣農機中心開展春季農機安全生產大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