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報 2022-07-18 07:16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人的全面發展不僅需要物質生活的提升,更需要精神生活層面的滿足。縣域在探索城鄉融合共同富裕進程中,如何系統化統籌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新階段公共文化發展的一個中心課題。
突出價值引領,體現時代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實現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必須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作為基礎性工程、戰略性任務,做到常態化開展、長效化推進。注重立足地方特色,借助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農家書屋、社區文化中心等宣傳陣地,通過親切、易被接受的方式適當融入地方元素,推動核心價值觀深入意識形態、宣傳輿論、文藝創作、文明創建等工作,使其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記憶、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為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更高質量的文化供給。
突出系統引導,凸顯縣域特色。文化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因素,凝聚文化力量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支點。堅持以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為統攬,注重從制度、資金、人才三要素,加快解決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給之間的結構性矛盾。一是做好制度設計。從縣級層面制度設計出發,統籌推動縣域公共文化建設實現“四有”“四化”,即有組織機構、有活動院壩、有文藝隊伍、有文藝項目,內容地氣化、參與廣泛化、活動常態化、形式多樣化。二是用活多方資金。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社會資本的杠桿撬動作用,設立縣級層面專項引導資金,將公共文化產品、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等統籌納入公共財政預算,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激活社會參與力量。三是凸顯示范引領。注重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由“缺不缺、夠不夠”向“好不好、精不精”推進,深化民間眾籌文化院壩經驗,完善縣、鄉鎮、村社、文化院壩四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優質文化產品供給“零公里”。
突出創新引路,強化文化支撐。文化與國家發展相連、與社會進步相伴、與優秀傳統接續,創新文化發展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深厚支撐,不僅應堅持馬克思主義文化觀,還需堅持與傳統文化中的和合大同、美美與共等優秀價值理念相結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以滿足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為導向,增加優秀傳統文化產品供給,提高文化產品供給的質效與核心競爭力。一是注重創新特色文化。用活“校地合作”宣傳平臺,大力弘揚大雅文化、書院文化、家風文化等縣域特色文化,釋放其獨特的歷史厚度、人文溫度,展現其獨特的精神氣質、文化標識。二是注重傳承鄉賢文化。推行行政村全覆蓋,成立鄉風文明理事會,深入挖掘當地的先賢文化資源,大力宣傳“最美建設者”等新時代文明鄉賢,不斷彰顯當代文明新風和精神面貌。三是注重弘揚農耕文化。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深化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成果,推動鄉村旅游、鄉村美食、農耕文化有機結合,大力塑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意境,把文化資源的“原生礦”變為文化產業的“金名片”。
突出文化引人,彰顯人文氣息。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凝聚民心的獨特功能,提高文化素養是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生動力,關鍵在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根本方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文化權益。培育文化記憶新標識,增進群眾文化素養。一是打響文化品牌。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機制,以縣域文化品牌為引領,在全縣鄉鎮和村(社區)開展特色文化品牌培育行動,逐步形成“一鄉鎮一品牌、一村(社區)一特色”的基層文化格局,為群眾搭建起“永不落幕的文化舞臺”。二是辦好文化會節。充分發揮節會活動的影響力,圍繞“鄉村春晚”、采摘節等重大節慶,梯次培育發展本土文藝隊伍、文藝作品和文藝節目,打造與特色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活動品牌,推動實現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三是激發內生動力。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鼓勵文化企業、社會組織和文藝人才參與文化建設,不斷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廣西興業縣:繁榮基層群眾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金融服務為春耕備耕提供助力
【鄉村振興進行時】古田大橋:發掘文化底蘊,探索文旅融合——“...
農業農村部:生豬生產供給充足 價格仍將持續下行
范社嶺委員:不能讓這些勢力侵蝕農村基層政權
全國人大代表雷冬竹:探索醫養結合讓養老醫療“零距離”
確保全省蔬菜生產穩定市場有效供應 吉林省農業農村廳發布春季蔬...
電子處方、遠程診療、手機繳費——在線服務讓病人少跑醫院